在医学检查的众多项目中,血气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测手段。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健康侦探,通过对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以及酸碱度等关键指标的精准测量,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身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一、血气分析检查基础
血气分析主要检测动脉血液中的一系列指标,常见的包括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酸碱度(pH)、碳酸氢盐(HCO₃⁻)、氧饱和度(SaO₂)等。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例如,PaO₂正常范围为80 - 100mmHg,反映血液中的氧气浓度;PaCO₂正常范围为35 - 45mmHg,体现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pH正常范围为7.35 - 7.45,表示血液的酸碱度;HCO₃⁻正常范围为22 - 26mEq/L,衡量体内缓冲系统的有效性;SaO₂正常范围为95% - 100%,表示红细胞结合氧气的比例。
采集血气分析样本通常采用动脉穿刺的方法,常见的取样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因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出血、感染或血肿等并发症。
二、关键指标解读
1.氧合指标
氧分压(PaO₂)是判断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当PaO₂低于60mmHg时,定义为呼吸衰竭。若PaCO₂正常或下降则为Ⅰ型呼衰,常见于肺部疾病导致氧摄入不足,如肺部感染、肺不张等;若PaCO₂大于50mmHg即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则为Ⅱ型呼衰。氧饱和度(SaO₂)低于94%则提示缺氧,SaO₂与PaO₂密切相关,SaO₂下降通常意味着身体组织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2.酸碱平衡指标
酸碱度(pH)是判断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的核心指标。pH < 7.35表示酸中毒,可能由呼吸性因素(如呼吸障碍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或代谢性因素(如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引起;pH > 7.45表示碱中毒,同样可能有呼吸性或代谢性原因。碳酸氢盐(HCO₃⁻)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HCO₃⁻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可能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衰竭等疾病引起;HCO₃⁻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常见于呕吐、大量使用利尿剂等情况。
3.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
PaCO₂的高低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PaCO₂升高常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如呼吸中枢抑制、气道阻塞等,此时肺部通气功能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排出不畅;PaCO₂降低则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可因过度通气引起,例如焦虑、发热等情况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三、酸碱失衡类型判断
判断原发酸碱失衡类型主要看PaCO₂(呼吸因素)、HCO₃⁻(代谢因素)与pH值的变化方向。在酸中毒(pH < 7.35)情况下,如果PaCO₂升高,表示为原发性呼酸;如果HCO₃⁻降低,表示为原发性代酸。在碱中毒(pH > 7.45)情况下,如果PaCO₂降低,表示为原发性呼碱;如果HCO₃⁻升高,表示为原发性代碱。
对于存在混合性酸碱失衡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因素。例如,同时存在PaCO₂升高和HCO₃⁻降低的酸中毒,可能既有呼吸性因素又有代谢性因素参与;同时存在PaCO₂降低和HCO₃⁻升高的碱中毒,也需要仔细分析病因。如果存在呼吸道梗阻、肺部感染、慢阻肺、呼吸衰竭等因素,则考虑呼吸为原发因素;如存在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感染、大量利尿剂应用、胃肠减压、肝肾功能不全等,则考虑代谢为原发因素。
四、干扰因素与注意事项
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血细胞代谢会影响结果,刚刚采集后的动脉血标本中的细胞会持续代谢消耗氧气和葡萄糖。注射器内气泡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不同PO₂水平的血液混有气泡时,对PO₂的影响不同,但对pH值和PCO₂的影响有规律可循。注射器过度肝素化会造成血液稀释,干扰pH值,并螯合钙离子。患者体温变化会影响血气pH、PO₂、PCO₂的结果,高烧时pH下降,PO₂升高,PCO₂升高;低温时PO₂降低。白细胞窃氧会导致PO₂假性下降,如白血病患者样本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样本的混匀程度也会影响结果,充分混匀可提高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测量的准确性。
血气分析结果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在呼吸衰竭的诊断、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血气分析结果的解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维护身体健康。
(聂曼杰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