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卒中早期识别与急救处理

2025-02-11 15: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健康的 “头号杀手”,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面对这一突发且危害巨大的疾病,掌握早期识别与急救处理方法,是守护生命的关键防线。

一、脑卒中的类型与危害
脑卒中,俗称 “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压迫周围神经细胞。无论是哪种类型,脑卒中都会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轻者留下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后遗症,重者可能导致昏迷、死亡。而且,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二、早期识别:牢记 “120” 口诀
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是抓住黄金救治时间的第一步。国际上广泛使用的 “FAST” 原则,在我国被改编成更易记的 “120” 口诀:

“1”:看 1 张脸,是否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尤其微笑时两边面部动作不一致。

“2”:查 2 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下垂。

“0”:聆听语言,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话,如 “今天天气晴朗”,看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一旦发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应立即怀疑脑卒中,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120,争取在发病后的 4.5 - 6 小时 “黄金时间窗” 内得到有效治疗。除了 “120” 口诀的典型症状外,还需留意一些不典型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视力模糊等,这些也可能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三、急救处理:分秒必争保生命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现场急救处理至关重要:

保持冷静:患者及家属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以免耽误时间或做出错误操作。

调整体位: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若患者有假牙,需取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随意搬动: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马路中间、火灾现场等,否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不要摇晃患者头部,以免加重出血或缺血情况。

记录时间:准确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症状开始表现的情况,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不要盲目喂药: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要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包括降压药、阿司匹林等,以免影响医生判断和治疗。

当急救人员到达后,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患者既往病史、服药情况等信息。到达医院后,患者一般会先进行头颅 CT 或 MRI 检查,以明确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治疗等。

四、预防为主:降低脑卒中风险
虽然脑卒中发病急,但通过积极预防,可大大降低发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定期体检:4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脑卒中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的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筛查颈动脉斑块、心脏疾病等潜在风险。

关注心理健康: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掌握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急救处理方法,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健康技能。从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到发病时及时应对,我们的每一个正确行动,都可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分享给身边的人,共同筑牢抵御脑卒中的防线。

 

(张笑 柘城中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