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发功能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两大类。及时识别脑卒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一、脑卒中的快速识别
(一)“中风120”口诀
“中风120”口诀是一种简单易记的脑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其具体内容为:“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即面部口角歪斜;“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即一侧手臂无法正常抬起或保持平举;“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即言语不清或表达困难。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应高度怀疑脑卒中,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BEFAST”口诀
“BEFAST”口诀在“FAST”基础上增加了平衡障碍和视力障碍,避免遗漏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具体内容为:“B”(Balance)指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不稳;“E”(Eyes)指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指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指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指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指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三)其他常见症状
除了上述口诀中的症状,脑卒中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突发剧烈头痛(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呕吐、视力模糊或丧失、单侧肢体麻木、步态不稳、意识障碍等。
二、脑卒中的急救措施
(一)保持冷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发现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具体位置及患者的症状和发病时间。保持冷静,避免慌乱,以便为急救人员提供准确信息。
(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头部稍稍抬高(约15°~30°),以降低脑压升高的风险。如果患者呕吐,应确保其头部侧偏,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三)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尽量保持患者安静,不要摇晃患者,也不要让患者尝试行走。非必须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其病情。如需移动,应平稳、缓慢地进行,并尽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
(四)不要随意喂食、喂水或服药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不要给患者喂水、喂食或服用任何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误吸。
(五)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如果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六)记录发病时间
记录患者发病时间,这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如果患者有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尽量将病历、服药记录等一并带往医院。
三、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与医院救治
(一)院前急救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检查等。对于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尽快将其送往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医院救治
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应立即进入卒中绿色通道。医院会优先为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和头部CT检查等。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或取栓标准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
四、脑卒中的预防
(一)控制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通过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二)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有脑卒中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脑部CT、头颈部磁共振等检查。
(三)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压力过大和情绪波动也可能诱发脑卒中,因此应调节心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快速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让我们从生活细节开始,保护好大脑健康。
(王辉 焦作市马村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