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解读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2025-03-19 08: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读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

一、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

1.生命体征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早期,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血压的稳定尤为关键,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导致再次出血。一般来说,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于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和数据解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环节。由于脑出血患者可能存在意识障碍,容易发生误吸。因此,要将患者床头抬高30°左右,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受压部位的皮肤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使用减压床垫等辅助工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二、肢体康复护理

1.被动运动:对于瘫痪肢体的早期康复,被动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2-3次。活动时要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牵拉关节,防止造成损伤。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进行,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这样可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主动运动训练: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意识清醒且有一定肌力时,要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训练。例如,让患者进行握拳、伸指等简单动作的反复练习。对于下肢,可以引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开始时角度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抬高的幅度和次数。为了提高患者的主动性,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如给予小奖励或者与患者进行互动游戏等方式。

三、语言康复护理

1.评估语言功能: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语言障碍,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确定是失语还是构音障碍等不同类型。通过与患者简单的交流或者使用专门的语言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训练方法:对于失语患者,如果存在听理解障碍,可以采用图片或实物进行训练。如让患者听指令找出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对于表达性失语患者,鼓励患者从简单的字词开始练习发音,逐渐过渡到短句。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发音,及时纠正错误。

四、心理康复护理

1.心理状态评估:脑出血患者由于身体功能的突然改变,往往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2.心理支持与疏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是心理康复护理的核心。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康复过程,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干预。

五、饮食康复护理

1.营养均衡:脑出血患者的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在急性期,一般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米汤、菜汤、蛋羹等。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维生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膳食纤维能够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复发的风险。

总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涉及生命体征监测、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和饮食康复等多个方面。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青红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