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是什么?
想象一下,医生需要检查你的胃或肠道内部,但又想同时看清这些器官“墙壁内部”的结构,比如肿瘤是否在深层生长、周围淋巴结有没有异常。这时候,普通胃镜只能看到表面,体外超声又可能被其他组织遮挡,怎么办?
超声内镜(EUS,Endoscopic Ultrasound)应运而生。它像一根“升级版胃镜”,顶端不仅装有摄像头,还带了一个微型超声探头。医生将这条细长的软管从口腔或肛门送入体内,既能直接观察消化道表面,又能用超声波“透视”器官内部和周围组织,相当于给器官做了一次“立体扫描”。
超声内镜的两大“超能力”
1.看得更近
体外超声的声波需要穿过皮肤、脂肪、肌肉等层层阻碍,图像可能模糊。而超声内镜直接贴近目标器官(如胃、胰腺、胆管),就像把耳朵贴在墙上听隔壁声音,图像清晰度大大提升。
2.看得更深
它能显示器官壁的分层结构(比如肿瘤是否侵犯到深层)、周围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甚至能发现小到几毫米的病变。对于藏在身体深处的胰腺、胆道等部位,超声内镜几乎是“黄金检查工具”。
它有什么用?
超声内镜在医学界被称为“消化系统的透视眼”,主要用途包括:
1.揪出早期癌症
普通胃镜发现胃里有个小肿块,但无法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超声内镜可以观察肿瘤侵犯的深度、周围是否有转移,帮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或微创治疗。
2.破解胰腺之谜
胰腺藏在胃后方,体外检查很难看清。如果患者反复腹痛、黄疸,怀疑胰腺炎或胰腺肿瘤,超声内镜可以直接靠近胰腺,检查是否有肿瘤、囊肿或炎症。
3.精准“狙击”淋巴结
当怀疑肿瘤转移时,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周围淋巴结的形态,还能用细针穿刺取出细胞化验,明确是否为癌细胞扩散。
4.协助治疗
部分囊肿或脓肿可以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避免开腹手术。它甚至能辅助注射药物,精准打击肿瘤。
检查过程难受吗?
超声内镜的操作和普通胃镜类似,需要空腹、口服局部麻醉药,必要时会使用镇静药物减轻不适。由于探头比普通胃镜稍粗,检查时间略长(约15-30分钟),但大多数人可以耐受。检查后可能会有短暂喉咙不适或腹胀,一般休息后即可恢复。
谁需要做超声内镜?
1、 普通胃镜/肠镜发现可疑病变,需进一步评估深度
2、 不明原因的腹痛、黄疸,怀疑胰腺或胆道疾病
3、 肿瘤分期(判断癌症进展程度)
4、 需要微创穿刺治疗的囊肿或肿瘤
小结
超声内镜像是医生的“透视眼+精准导航仪”,让许多过去难以诊断的疾病无所遁形。它虽不是“万能神器”,但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医生建议你做这项检查,不用过度紧张——它可能是解开你健康谜题的关键一步!
(闫斌斌 河南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