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是“绝症”吗?一文读懂良性与恶性的本质区别

2025-02-13 10: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8486

“肿瘤”常让人谈之色变,但并非所有肿瘤都会危及生命。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两者在生长特性、治疗方式及预后上有显著差异。本文从本质特征、临床判断、治疗原则等方面解析,助你科学认识肿瘤。

一、根源差异:细胞生长的“失控”程度不同

  1. 良性肿瘤:局限性生长的“乖细胞团”

良性肿瘤起源于正常细胞的异常增殖,但细胞分化成熟,与正常细胞形态相似,且无侵袭和转移能力。其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生长,像气球一样推挤周围组织,形成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例如常见的脂肪瘤、子宫肌瘤,通常生长缓慢,可长期保持稳定。

  1. 恶性肿瘤:侵袭性扩散的“失控细胞”

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异常,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称为“异型性”),且存在关键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其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如同树根般侵入周围组织,无包膜,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更危险的是,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管、血管或种植转移到远处器官,如肺癌转移至肝脏或骨骼,这是其致命性的核心原因。

二、临床判断:从6个维度初步区分良恶性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异:

  • 生长速度: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可多年无明显变化;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时间内体积显著增大。
  • 边界与活动度:良性肿瘤边界清晰,用手触摸时可推动;恶性肿瘤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移动。
  • 症状:良性肿瘤多无症状,仅在压迫邻近组织时出现不适(如子宫肌瘤导致月经异常);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中晚期可出现疼痛、出血、梗阻等,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表现。
  • 转移能力:良性肿瘤无转移特性;恶性肿瘤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远处转移是主要致死原因。
  • 复发风险: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不复发;恶性肿瘤即使手术切除,仍可能因微小转移灶存在而复发。
  • 对生命的影响:良性肿瘤一般无致命威胁(除非生长在关键器官如颅内);恶性肿瘤若不治疗,会持续进展导致器官衰竭或全身转移。

三、确诊金标准:病理活检是唯一“铁证”

  1. 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的“侦察兵”

超声、CT、MRI等检查可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PET-CT还能通过代谢活性评估恶性可能性,但这些均无法直接判断良恶性。例如,肺部小结节可能是良性增生,也可能是早期肺癌,需进一步检查。

  1. 病理活检:揭开肿瘤本质的“显微镜判决”

确诊肿瘤良恶性的唯一方法是病理活检,即通过穿刺、内镜或手术获取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形态规则,无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增多),可见侵犯血管或淋巴管的证据。

重要提醒:

  • 肿瘤标志物(如CEA、AFP)升高不等于患癌,需结合影像和病理综合判断;
  • 部分良性肿瘤(如大肠腺瘤性息肉)有恶变潜能,需定期随访或切除,避免“养痈为患”。

四、治疗原则:良性重“防患”,恶性讲“综合”

(一)良性肿瘤:以“消除隐患”为目标

  • 无需治疗的情况:若良性肿瘤体积小、无症状且无恶变风险(如皮下脂肪瘤、肝囊肿<5cm),定期观察即可。
  • 需积极干预的情况:

◦ 影响功能或美观:如声带息肉导致声音嘶哑、面部良性肿瘤影响容貌,可手术切除;

◦ 有恶变风险:如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交界性卵巢肿瘤,需尽早手术;

◦ 生长在关键部位:如颅内良性肿瘤压迫神经、纵隔肿瘤压迫气管,需手术解除压迫。

(二)恶性肿瘤:多手段联合的“系统战争”

  • 早期恶性肿瘤:以根治为目标,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必要时辅以化疗或放疗(如早期肺癌、结肠癌)。
  • 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如针对肺癌EGFR突变的药物)、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等,以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 治疗进展: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部分晚期癌症(如淋巴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已可通过靶向治疗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视为“慢性病”管理。

五、预后差异:良性多可治愈,恶性依赖“早发现”

  • 良性肿瘤预后:多数切除后即可治愈,不影响正常寿命(如乳腺纤维腺瘤)。少数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可能复发,需定期复查。
  • 恶性肿瘤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恶性肿瘤(如胃癌Ⅰ期、乳腺癌0期)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中晚期肿瘤治疗难度大,但部分类型(如甲状腺癌、淋巴瘤)仍有较好预后。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可通过早诊早治治愈,因此“早发现”是关键。

六、科学防癌建议:从筛查到生活方式

  1. 良性肿瘤管理

发现良性肿瘤后,首先通过病理明确类型,评估恶变风险。对于有恶变潜能的肿瘤(如家族性肠息肉病),需遵医嘱定期随访或手术切除。

  1. 恶性肿瘤预防与早筛
  • 高危人群筛查:

◦ 肺癌:吸烟者每年低剂量CT;

◦ 乳腺癌:40岁以上女性每年乳腺超声+钼靶;

◦ 结直肠癌:50岁以上人群每年便隐血检测,每5-10年肠镜。

  • 健康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减少加工肉摄入、增加蔬菜和全谷物;

◦ 规律运动、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

◦ 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癌症(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

结语:摆脱“肿瘤恐慌”,理性应对是关键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失控侵袭”,但两者均需科学对待:良性肿瘤不可大意,需警惕恶变;恶性肿瘤不必绝望,早期干预有治愈可能。面对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提示,应及时至专科就诊,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避免因恐惧或忽视延误诊疗。记住:科学认知和积极行动,是对抗肿瘤最有力的武器。

(侯宇硕 汝阳县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