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慢性腹泻:病因复杂,管理需综合施策

2023-03-20 14: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四周或反复出现,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预示严重的健康问题。了解慢性腹泻的病因、症状和管理策略,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

一、定义与分类:揭开慢性腹泻的面纱

1.定义

慢性腹泻是指腹泻持续时间超过四周,或间歇性复发、缓解期在2-4周内的病症。其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通常每天超过3次),质地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可能伴有黏液或脓血。

2.分类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和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

功能性腹泻:无明确器质性病变,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关,如肠易激综合征(IBS-D)。

器质性腹泻:由明确疾病引起,如炎症性肠病(IBD)、感染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探寻腹泻的根源

1.功能性腹泻

(1)肠易激综合征(IBS-D):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腹痛、腹泻交替出现。

(2)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增高,引发餐后腹胀、腹泻。

2.器质性腹泻

(1)炎症性肠病(IBD):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形成溃疡,导致黏液脓血便。

克罗恩病:全消化道节段性炎症,肠壁增厚、狭窄,引发腹痛、腹泻、瘘管形成。

(2)感染性肠炎:

慢性菌痢:痢疾杆菌持续感染,肠道功能紊乱。

阿米巴肠病: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袭肠壁,导致溃疡和腹泻。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乳糖消化不良,引发腹胀、腹泻。

(3)其他:慢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药物性腹泻(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

三、症状与诊断:识别慢性腹泻的信号

1.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超过3次,稀薄、不成形、水样,可能含黏液或脓血。

伴随症状:腹痛、腹胀、发热、消瘦、营养不良。

2.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腹泻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如食物、压力)。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听诊,评估有无压痛、包块。

3.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

4.特殊检查:

乳糖不耐受试验:检测乳糖酶缺乏。

结肠镜:观察肠道黏膜,取活检以诊断炎症性肠病、肿瘤。

腹部超声、CT:评估肝胆胰疾病、肠道结构异常。

四、治疗与管理: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策略

1.功能性腹泻

(1)饮食调整:避免高FODMAP食物(如洋葱、乳制品)、乳糖含量高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

(2)药物治疗:

止泻药:蒙脱石散吸附毒素,保护肠道黏膜。

解痉药:匹维溴铵缓解肠道痉挛,改善腹痛。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乳杆菌。

抗抑郁药:改善情绪,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3)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减轻焦虑、抑郁。

2.器质性腹泻

(1)炎症性肠病:

抗炎药:氨基水杨酸类(如美沙拉嗪)控制肠道炎症。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用于中重度病例。

生物制剂:抗TNF-α药物(如英夫利昔单抗),靶向抑制炎症。

(2)感染性肠炎:

抗生素:针对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如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

抗寄生虫药:甲硝唑治疗阿米巴肠病。

(3)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补充剂:帮助消化乳糖。

无乳糖饮食:避免牛奶、奶酪等含乳糖食物。

(4)其他:

糖尿病: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血糖。

甲亢: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放射性碘治疗。

3.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压力管理:冥想、瑜伽、心理咨询,减轻情绪对肠道的影响。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与自我管理:远离慢性腹泻的困扰

1.预防策略

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煮熟食物,饮用煮沸水。

疫苗接种:预防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失调,诱发腹泻。

2.自我管理

症状监测:记录大便次数、性状,观察伴随症状。

饮食记录:排查不耐受食物,如乳糖、麸质。

及时就医: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寻求医疗帮助,避免延误病情。

六、结语:综合管理,重获健康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涉及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诊断和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应综合病史、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预防,大多数慢性腹泻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面对这一挑战,医患携手,方能共克时艰。

 

(冀朋飞 安阳市文峰安欣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