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等肾脏疾病。然而,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了解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出血
原因:使用抗凝药物、穿刺点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表现:透析过程中出现穿刺点出血、血尿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血栓形成
原因:抗凝不足、血管通路不畅、长时间卧床等。
表现:血管通路堵塞、滤器凝血或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
发热
原因:致热源反应、过敏反应或感染等。
表现:透析过程中出现体温升高、寒战、头痛等症状。
感染
原因: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或无菌操作不严等。
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毒症。
空气栓塞
原因:透析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系统。
表现:呼吸困难、胸痛、昏厥甚至死亡等。
失衡综合征
原因:首次透析或透析间隔时间过长导致体内溶质浓度快速下降。
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
低血压
原因: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多、过快或患者心功能不全等。
表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
肌肉痉挛
原因:电解质紊乱,如低钙、低镁或透析后碱中毒等。
表现:肌肉疼痛、抽筋等症状。
心律失常
原因: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或透析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等。
表现:心悸、胸闷、晕厥等症状。
贫血
原因:透析过程中红细胞损失、营养不良或透析不充分等。
表现:疲劳、气短、心悸等症状。
二、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措施
加强患者评估与管理
在透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及身体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透析参数。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严格无菌操作
在透析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穿刺部位和导管,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和透析需求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透析液成分。
鼓励患者合理饮食,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控制透析速度和时间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控制透析速度和时间,避免超滤过多或过快。
对于首次透析或透析间隔时间过长的患者,应逐渐增加透析剂量,避免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加强监测与及时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止透析,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升压、抗感染等。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低磷、低钾的食物。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与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但通过加强患者评估与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透析速度和时间、加强监测与及时处理以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心理支持与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透析治疗过程。
(秦荣荣 濮阳平原医院 透析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