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粪便检测:被嫌弃的‘黄金样本’如何成为消化道疾病‘侦探’?

2025-04-26 09: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诊断的广阔领域中,粪便检测作为一项既古老又现代的检查手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这一检测手段常常因其“不雅”的外观而被患者嫌弃,但它却是评估消化系统健康、诊断疾病的“黄金样本”。本文将深入探讨粪便检测的重要性、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如何正确采集和送检粪便样本,揭示这一被低估的检测手段如何成为消化道疾病的“侦探”。

一、粪便检测的重要性

粪便,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最终产物,其成分和性状能够反映肠道乃至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粪便分析检测,医生可以评估肠道功能、消化吸收情况,诊断鉴别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腹泻、便秘等。此外,粪便检测还能用于评估人体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情况以及肿瘤筛查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粪便检测的方法

标本采集:采集早晨醒来的首次排便标本,使用干净、干燥、有盖的塑料容器收集,并尽快送检。避免尿液和水分混入样本,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外观检查:初步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这些指标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镜下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制片中的形态、结构以及微生物、寄生虫等情况。

生化检测: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粪便中的特定物质,如隐血试验、脂肪检测,以及钙、铁、胆红素等物质的含量。

微生物学检测:检测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同时评估肠道菌群的类型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或RNA,评估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如检测结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微生物DNA。

三、粪便检测的临床应用

消化系统感染:检测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帮助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因。

炎症性肠病: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和隐血,评估肠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为治疗提供依据。

腹泻疾病: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特定病原微生物,评估腹泻的病因,如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等。

营养状况评估:检测粪便中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等物质的含量,评估营养吸收情况,如脂肪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等。

肠道菌群评估:评估肠道菌群的类型和数量,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治疗肠道相关疾病。

四、如何正确采集和送检粪便样本

患者准备: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采样目的和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

采样前无需特殊饮食限制,但进行特定项目检测时(如粪便潜血试验),需避免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

尽量选择自然排便时采集样本,避免灌肠后采集。

采样用品准备:

使用干净、干燥、有盖的塑料容器作为采样容器。

准备无菌的竹签或小勺作为采样工具。

采样方法:

自然排便后,用无菌竹签或小勺在粪便的不同部位选取适量样本,避免采集到尿液、卫生纸等杂质。

对于腹泻患者,可直接用无菌容器收集足够量的粪便样本。

对于便秘患者,可用无菌竹签或小勺从粪便表面和深部多刮取一些样本。

采样后处理:

采集后的粪便样本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可保存在4℃冰箱中,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送检时,将装有粪便样本的容器放入专用的送检袋中,并填写好送检单。

五、结语

粪便检测,这一看似简单却极具价值的检查手段,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的采集和检测,粪便样本能够成为医生手中的“侦探”,揭示出隐藏在肠道中的疾病线索。因此,我们应正视粪便检测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的采样要求,为自身的健康把关。

 

(杨霞 罗山县人民医院 医学检验科 副主任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