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的疲惫信号——心力衰竭!

2025-04-26 16: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这一医学术语,许多人可能听说过,却不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症,而是心脏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有效地泵血,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表现。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心力衰竭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带你了解心力衰竭的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式,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脏健康。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导致体内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心脏作为人体的“动力引擎”,如果它不再高效工作,其他器官就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在医学上,心力衰竭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左心衰竭:主要是由于左心室的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血液回流到肺部,从而出现肺部充血、气促等症状。 

 2.右心衰竭:通常是由于右心室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回流到身体其他部位,常表现为水肿,尤其是下肢和腹部。 

 心力衰竭并不是心脏停止跳动,而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这种情况可以是慢性发展的,也可以是急性发作的,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心力衰竭的成因复杂,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肌肉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2.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克服血管阻力,最终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3.心肌病:心肌病是心脏自身的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这些病变会影响心脏的收缩能力,导致心力衰竭。 

 4.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造成心脏泵血压力增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5.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6.先天性心脏病:一些人天生就有心脏结构异常,这可能导致心脏的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的症状因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1.呼吸困难: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血液回流至肺部,造成肺部充血,导致气促、呼吸急促,尤其是在活动或平卧时加重。 

 2.水肿:右心衰竭常常表现为下肢水肿或腹水。由于血液回流困难,体内液体积聚,导致腿部、脚踝、腹部等部位的肿胀。 

 3.疲劳:由于心脏泵血不足,身体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持续的乏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这种症状在晚上更加明显,患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而醒来,需要坐起身来缓解症状。 

 5.心悸: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律或过快,给患者带来不适。 

 6.食欲减退和恶心:由于体内循环不畅,消化系统的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四、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①acei/arb/arni: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担来改善心脏功能。②β-受体阻滞剂:减缓心脏的跳动速度,减轻心脏负担。③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水肿和肺部充血。④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减少中风的风险。 

   2.器械治疗。①起搏器:对于一些心律不齐的患者,起搏器可以帮助调节心跳,改善心脏泵血功能。②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对于那些心脏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LVAD可以提供机械支持,帮助心脏更好地泵血。 

   3.心脏移植。对于一些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仍然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方法。然而,由于供体的短缺,心脏移植的等待时间较长,并且术后管理也非常复杂。 

   4.生活方式的调整。①低盐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有助于减少体内液体积聚。②适量运动:通过适度的运动提高心脏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③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衰的风险。④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五、预防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1.控制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心脏负担。 

 2.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 

 3.增加体力活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4.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要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治疗。 

 5.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心脏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少心力衰竭的风险。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许多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管理好心脏病的风险因素,能有效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关注心脏健康,早做预防,就是保障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张芙成 新乡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