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武器。然而,不少患者即便按时服药,血糖控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掌握降糖药正确的服用方法。那么,降糖药究竟怎么吃才有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糖尿病用药的门道与技巧。
一、认识常见降糖药的类型与特点
1.双胍类: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血脂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它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磺酰脲类:像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都属于这类药物。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此类药物降糖作用较强,但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低血糖,尤其是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
3.格列奈类: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这类药也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有所不同。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低血糖风险相对磺酰脲类较低。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是常见的此类药物。它们在小肠内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服用后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但如果与其他降糖药合用,也可能发生。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等属于此类。它主要作用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有降低作用。不过,这类药可能会引起水肿、体重增加,还可能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
6.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通过抑制DPP-4酶,提高内源性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它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影响较小,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7.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这类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不仅能降糖,还具有减重、降压等额外益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风险。
二、降糖药的服用时间讲究
1.饭前服用的药物
◦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一般建议在饭前30分钟左右服用。因为它们刺激胰岛素分泌,饭前服用能使药物作用与进食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同步,更好地发挥降糖效果。例如,患者在早上7点半左右吃早餐,那么7点左右服用磺酰脲类药物较为合适。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起效迅速,应在饭前15分钟内服用,或者进餐时服用。这样能在进食后血糖升高时,及时刺激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比如,当患者准备开始吃第一口饭时,就可以马上服用此类药物。
2.饭中服用的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因为它们要在小肠内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食物同时服用,才能及时发挥作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比如,患者开始吃第一口主食时,就将此类药物放入口中嚼碎咽下。
3.饭后服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普通片对胃肠道有刺激,为减少这种不良反应,一般建议饭后服用。但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肠溶胶囊,因为有肠溶包衣,在胃内不溶解,主要在肠道溶解吸收,所以可以在饭前服用。
4.不受进餐影响的药物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以及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它们的服用时间不受进餐影响,每天在固定时间服用即可。这样方便患者记忆,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例如,患者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固定时间服用。
三、影响降糖药效果的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即便按时正确服用降糖药,如果饮食不控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米饭、面条等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粗粮,如玉米、燕麦、糙米等。控制甜食、饮料的摄取。同时,要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例如,一顿饭中主食、蔬菜、蛋白质的比例要合理搭配,主食占餐盘的1/4,蔬菜占1/2,蛋白质占1/4。
2.运动因素: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增强降糖药的效果。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饭后1小时左右,避免在空腹或血糖过高时运动。比如,患者在晚餐后1小时去公园快走30分钟到1小时,长期坚持能辅助控制血糖。但要注意,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药物相互作用: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一些药物可能会与降糖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降糖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会升高血糖,与降糖药合用时,可能需要调整降糖药的剂量。所以,患者在就医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4.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降糖药的反应存在差异。年龄、肝肾功能、胰岛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降糖药的效果。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减慢,使用降糖药时需要更谨慎,可能需要适当减少剂量。而对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某些依赖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降糖药可能效果不佳,需要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
四、正确用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1.按时按量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至关重要。不能因为血糖暂时控制得好就自行停药,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血糖的稳定控制需要持续规律的药物作用。例如,每天固定在早上8点服用某种降糖药,就不要今天8点,明天9点,这样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2.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是调整降糖药剂量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在家自行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一般来说,初诊患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增加监测频率。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比如,连续几天餐后血糖都高于正常范围,就需要告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降糖药的种类或剂量。
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每种降糖药都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要了解自己所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如低血糖症状(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要及时就医。例如,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严重的腹泻,应告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降糖药的正确服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了解不同降糖药的类型、服用时间、影响效果的因素以及注意事项,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发挥降糖药的作用,平稳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掌握这些用药的门道与技巧,与糖尿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斗争”。
(刘文燕 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卫生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