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腰痛症患者侵入性治疗的感染防控要点

2024-11-25 17: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893

腰痛症是临床常见病症,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侵入性治疗如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椎间融合术、腰椎穿刺术等常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侵入性治疗会破坏人体皮肤黏膜的天然屏障,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机会进入体内引发感染,一旦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格做好感染防控至关重要。以下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为您详细解析腰痛症患者侵入性治疗的感染防控要点。

一、术前感染风险评估与准备

在进行侵入性治疗前,全面的感染风险评估是防控的第一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激素、患有艾滋病等)、皮肤感染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能力减弱,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而皮肤感染灶,如疖、痈等,更是潜在的感染源,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引发病菌扩散。

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必不可少。血常规能反映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白细胞异常等情况,白细胞升高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炎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可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隐性感染。此外,对于某些手术,还需进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术前患者的个人卫生管理也不容忽视。手术前1-2天,患者应进行全身清洁沐浴,重点清洁手术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对于毛发较长的部位,需在术前进行备皮,但应避免刮伤皮肤,因为微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目前,临床多采用剪毛替代传统的剃毛方式,以降低损伤风险。同时,患者需更换清洁的病号服,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细菌滋生。

二、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核心环节。手术室需严格控制环境,保持空气洁净度。通过空气净化系统,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定期对手术室地面、墙面、仪器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手术环境安全。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帽子,避免自身携带的细菌污染手术区域。

手术器械的管理至关重要。所有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高温高压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能有效杀灭各类细菌、芽孢和病毒。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器械,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使用前,需仔细检查器械包装是否完整、灭菌指示标志是否合格,确保器械处于无菌状态。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时刻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手术器械、敷料等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尽量减少手术区域暴露时间。对于植入物手术,如椎间融合器植入,更要格外谨慎,防止植入物被污染。一旦发现无菌屏障被破坏,如手套破损、手术单浸湿等,应立即更换相关物品,重新建立无菌区域。

三、术后密切观察与护理

术后感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常规等。若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寒战、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渗液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感染发生,需及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感染类型和程度。

伤口护理是术后防控感染的重要措施。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异味等情况。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引发感染,并按照规定时间更换引流装置。

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术后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等,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后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规范,避免滥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此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对预防感染也十分关键。术后应加强营养支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腰痛症患者的侵入性治疗为解除病痛带来了希望,但感染风险不容忽视。通过术前的全面评估与准备、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与护理,从多个环节筑牢感染防控防线,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与康复效果。

(高耐利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颈肩腰腿疼三科)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