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指发生在心脏肌肉(心肌)上的疾病,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影响心脏泵血能力。很多人对心肌病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往往不了解其早期症状有哪些,更不知道早发现、早治疗有多重要。本文将带你了解心肌病早期的一些常见症状,以及该如何应对和预防。
一、什么是心肌病?
简而言之,心肌病就是心脏这台“泵”的肌肉出了问题。它可能因为遗传、感染、毒素、长期高血压或其他未知原因导致心肌变厚、变薄、变硬或功能减弱。心肌病可能发展成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影响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心肌病早期的症状,对于保持心脏健康,防止病情恶化非常重要。
二、心肌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早期心肌病的症状一般比较隐匿,不容易被察觉,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身体信号,就会发现它们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疲劳感明显
你是否经常觉得身体特别疲惫?哪怕是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或散步,都让你感到异常乏力,甚至萌生了“不想动”的想法?这是心肌病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心脏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送到全身组织,而心肌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久而久之全身疲劳就跟着来了。
该怎么办?
尝试减少过度劳累,劳逸结合。
适当进行轻度活动,比如散步、简单伸展,避免久坐不动。
如果疲劳感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心脏问题。
2. 呼吸困难感
可能在做家务、散步或者躺下休息的时候,你会感觉呼吸不太顺畅,甚至有喘不上气的感觉,特别是晚上躺平后症状加重。
这也是心脏功能受损导致肺部血液回流不畅,出现“肺淤血”现象。肺部充血后,会影响氧气交换,让你感觉呼吸困难。
应对方法:
在家中休息时,可以尝试半卧位,减轻肺部压力。
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活动。
呼吸困难明显时应及时去医院,必要时医生会给氧气治疗。
3. 心悸(心跳异常)
你是否曾感觉心跳忽快忽慢,或者“漏跳”一拍?有时甚至会觉得心里慌慌的,不知道为什么。
心肌病会导致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心律不齐。这种“心悸”往往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惊恐。
温馨提示: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维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建议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抗心律失常药物。
4. 胸痛或胸闷
虽然心肌病不同于冠心病,但有些患者会感觉胸部绞痛或闷痛,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明显。
这可能是心肌供血不足(缺血)或者伴发心包炎现象引起的。
建议:
避免剧烈运动及精神紧张。
一旦出现严重或持续胸痛,应立即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心脏问题。
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硝酸甘油或其他缓解药物。
5. 下肢水肿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脚踝、腿部开始肿胀,尤其是晚上更明显,这可能是心肌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受阻,体液在下肢滞留引起的。
水肿在心肌病患者中是常见的晚期表现,但早期也可能轻微出现。
平时注意:
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口味过咸。
抬高双腿,促进血液回流。
医生可能会根据严重程度建议服用利尿剂。
三、预防和日常护理有哪些?
了解了心肌病早期的这些症状后,是不是有点害怕?其实,心肌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有效预防和延缓发展。
1. 饮食清淡,减少盐脂摄入
过多盐分会加重水肿,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脏负担。饮食中应尽量选择新鲜蔬菜水果、粗粮、优质蛋白,避免高脂肪、高盐份加工食品。
2. 保持适度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但初期症状明显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心情舒畅,压力管理
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学会放松,如听音乐、做瑜伽、深呼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和心脏检查
尤其是有家族心肌病史、长期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更应定期去医院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早发现心脏变化。
总结
心肌病是一种影响心脏肌肉功能的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疲劳、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和水肿这些信号不容忽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减缓病程,改善生活质量。
(李欣欣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病区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