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衰不可轻视,日常生活这样做

2023-11-21 15: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不能满足身体正常代谢和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心脏疾病。许多心衰病人因为不了解如何科学管理疾病,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威胁生命。其实,心衰虽然难治,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科学的护理和管理,就能明显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饮食控制:为心脏减负

饮食管理是心衰患者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错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恶化。

控制盐的摄入量: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积聚水分,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衰患者每日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咸菜、速冻食品等高盐食物。

低脂、低糖饮食: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不仅会增加血脂和血糖,还会促进免疫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应尽量减少摄入。

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橙子、豆制品等,这些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心脏电解质平衡,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合理控制液体摄入:由于心衰病人容易发生水肿和体液潴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大餐增加胃肠负担和血流需求,会加重心脏负担。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有助于维持体力和平稳血糖。

科学的饮食不仅帮助控制病情,还能改善全身状况,是日常管理的基础。

二、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体育锻炼对心衰患者既是挑战,也是必要的治疗辅助手段。

遵医嘱进行运动:在医生或康复专家指导下,结合心肺功能评估,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案。

运动强度适中:轻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

生活耐力。运动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明显气促、心悸、胸闷等症状。

热身和放松:运动前应适当热身、运动后做放松,避免突然负荷过大给心脏带来风险。

规律运动:保持每周3-5次的运动习惯,逐步提高耐力,但切忌无节制的剧烈运动。

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改善全身代谢,提高身体活力,缓解症状。

三、规律服药:稳控制病情

心衰治疗离不开规范、规律的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脏负荷和心率)等。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心功能和肾功能需定期监测,医生将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关注药物副作用:如药物引起咳嗽、低血压、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擅自停止用药。

规律用药是控制心衰病情进展的重要保障。

四、监测体重:早期察觉病情变化

心衰病人要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测量体重,并详细记录。

体重快速增加是预警: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是体内液体潴留的信号,提示心衰加重,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下肢水肿:每日观察小腿、脚踝是否出现肿胀或皮肤异常。

采取及时措施:如果发现异常体重增加或水肿,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等药物,防止病情恶化。

体重监测是心衰患者自我管理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避免感染:守护心脏稳定

心衰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勤洗手,清洁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在流感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及时就医:早期治疗有助于防止感染波及心脏,降低危险。

六、心态调整

疾病管理不仅是躯体方面的努力,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这些情绪会通过神经和激素影响心脏功能。

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良好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坚持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结

心衰是一种慢性、复杂的疾病,但并非不可管理。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对控制心衰病情,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心衰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作为患者或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懂得自我管理,科学护理,让心衰不再是生活的阻碍。

(李欣欣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