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是一类影响血液成分及功能的疾病。对于患有血液病的儿童而言,由于免疫系统受损,他们比健康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在居家护理中,如何有效避免感染风险,成为了家长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居家护理指南,旨在帮助血液病患儿及其家庭降低感染风险。
一、环境清洁与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消毒水,定期擦拭家具、地板、玩具等物品表面,减少灰尘和病菌的积累。注意,使用消毒剂时要避免孩子接触,以免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减少家庭访客:在患儿病情不稳定或免疫力较低时,尽量减少家庭访客,特别是避免有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接触患儿。
宠物管理:如果家中有宠物,应确保宠物干净卫生,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并避免宠物与患儿过于亲密接触。
二、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家长和患儿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关键时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口腔清洁:鼓励患儿每天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对于不能自理的患儿,家长应协助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特别是腋窝、腹股沟等易出汗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防止皮肤受损导致感染。
鼻腔护理:对于鼻腔干燥或鼻塞的患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保持鼻腔湿润,减少鼻腔感染的风险。
三、饮食与营养
均衡饮食:为患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抗感染。
避免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可能携带细菌或病毒,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应避免给患儿食用生冷、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海鲜、肉类等。
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餐具和厨具应定期消毒。在准备食物时,家长应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四、预防接种
咨询医生:在患儿病情稳定且免疫系统允许的情况下,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哪些疫苗是安全的,哪些需要避免接种。
按时接种: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为患儿接种必要的疫苗,以增强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
五、心理支持
情绪管理:血液病患儿可能会因长期治疗而感到焦虑、恐惧或抑郁。家长应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家庭氛围: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患儿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抵抗感染的能力。
六、定期复诊与监测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患儿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监测: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对于血液病患儿而言,避免感染风险是居家护理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保持环境清洁、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合理预防接种、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定期复诊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为患儿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居家环境。同时,家长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患儿一起面对挑战,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王晓荣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