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结核患者必读:科学护理加速康复进程

2025-02-10 17: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它通常继发于呼吸系统结核,少数情况下继发于消化道或淋巴结核。骨结核的发病缓慢,病程长,且致残率较高,因此科学的护理对于加速康复进程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骨结核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

一、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起病缓慢,症状隐匿,可有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

全关节结核时,还可有高热、寒战等急性症状。

局部症状:

疼痛:病变部位隐痛,活动、劳累、咳嗽、喷嚏时加剧,休息后减轻。儿童熟睡中由于保护性肌肉痉挛消失,关节活动时引发疼痛,导致夜啼。

肿胀:浅表关节可见关节肿胀、积液,并有压痛。为缓解疼痛,关节常处于半屈曲状态。病程晚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各关节处于特殊位置以减轻疼痛。

畸形:随病情发展,骨关节或脊椎骨质破坏,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而出现畸形。

寒性脓肿及窦道:部分患者发现寒性脓肿方就医,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二、科学护理方法

(一)术前护理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因患者多有食欲减退、身体消瘦、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应积极补充营养。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有贫血的患者补充铁剂或输入新鲜血,将血红蛋白增至100g/L以上。

患者准备:

遵医嘱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心脏、肝脏、肾脏、凝血功能、血沉等。

进行关节穿刺、关节X线、CT检查,观察有无异常。

给予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药物护理:

病灶消除是骨结核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前通常用药1-2个月,待结核静止再行手术。

术后继续化疗,方案必须按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原则进行,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结核的扩散和复发。

缓解疼痛:

局部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或截瘫发生。

对于行牵引及石膏固定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

指导患者用放松疗法或转移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有效控制感染: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床铺平整、清洁干燥,用抗结核药期间注意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警惕肝功能受损及多发性神经炎。

(二)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1-3小时,每30分钟测1次脉搏、血压、呼吸。

病情稳定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测1次,同时观察肢体温度、皮肤弹性、色泽、毛细血管充盈状况、尿量等。

胸椎结核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若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考虑胸膜破损引起的呼吸困难,立即报告医师酌情处理。

预防感染:

防止术后全身结核症状加重,局部创口破溃流脓,结核脓肿再现或病灶清除不彻底。

选用敏感抗生素配合抗结核药物对全身进行抗炎、抗结核治疗。

预防并发症: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者,术后按截瘫常规护理。

颈椎结核患者翻身时须3人合作,保持颈后伸,避免翻身不当引起截瘫或加重截瘫。

儿童及不合作者须加以约束,翻身前将两肩与两髂骨用棉垫垫好,避免压疮。

压疮预防:

经常为患者擦身、更衣、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处。

床单元整洁、平坦、干燥,支撑身体空隙处,保护骨骼隆突处。

臀部垫气圈,枕部、足跟处垫棉花圈或泡沫塑料软垫,两肩垫海绵垫。

肺部感染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

截瘫或全麻手术后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有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者,喂饭应少量、慢、多次进行,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直预防: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抬头、扩胸、深呼吸等,以促进恢复受损的骨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康复护理与心理疏导

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

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心理疏导: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科学的护理对于骨结核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以及康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李菲娜 河南省胸科医院 骨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