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减退等。现代医学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后者常与过敏、环境或长期刺激相关。中医认为鼻炎源于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或气血不足,可通过中药调理,疏通经络、清除湿热,从而治本。
一、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风寒、风热、湿邪等外邪侵入机体,导致鼻腔的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发鼻塞、流涕等症状。外感风寒常导致鼻塞重、清涕多;而外感风热则表现为黄涕、鼻塞和咽痛等症状。
脏腑失调: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肾藏精,统领水液。脾虚运化失常容易导致湿气内生,湿邪困阻肺气,进而影响鼻腔的健康。肾虚不能纳气,也会导致鼻腔气血失调,出现鼻塞、呼吸困难等问题。
气血不足:长期体虚、气血不足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发生鼻炎。
二、中药调理鼻炎的原则
解表散风,清热解毒:对于风寒或风热引起的急性鼻炎,可以采用解表散风、清热解毒的中药。例如,荆芥、防风、薄荷等可以散风寒,清热解毒,帮助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
健脾祛湿:湿气阻滞是引发鼻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因脾虚湿阻所致的鼻炎,应该以健脾祛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陈皮等,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
益气养血:鼻炎的慢性症状往往与体内气血不足密切相关,调理时需要用药补气养血,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能帮助提高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疏风通窍,清肺化痰:对于慢性鼻炎或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需要加强肺部功能,帮助疏通鼻腔,清除体内的痰湿。可以使用辛夷花、苍耳子、细辛等药物,具有疏风通窍、清肺化痰的作用。
三、常用中药方剂
辛夷清肺汤:辛夷清肺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鼻炎。方中主要药物包括辛夷、苍耳子、薄荷、黄芩等,能够疏风通窍,清肺化痰。辛夷、苍耳子可通利鼻窍,缓解鼻塞;薄荷清热解毒,减轻咽喉不适;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
健脾祛湿方:对于脾虚湿阻型鼻炎,可以选用健脾祛湿方,如参苓白术散,方中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可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祛湿止涕。脾虚患者往往伴随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药物能同时调理脾胃,提高整体免疫力。
黄芪桂枝五物汤:此方适用于因气虚引起的鼻炎,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桂枝为主要药物,能够益气固表,增强体内免疫力。黄芪有补气升阳、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桂枝则能够散寒解表,调和气血,帮助缓解鼻炎症状。
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急性鼻炎,具有发汗解表、温阳散寒的效果。麻黄、附子、细辛等药物能够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对于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四、中药调理鼻炎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鼻炎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的病因、体质和症状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用药。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方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理饮食与生活习惯:中药调理鼻炎的同时,患者也应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例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较重的环境中,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虽然多为天然成分,但也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在使用西药或其他中成药的同时,应告知医生,以避免药物间的冲突。
总结
鼻炎是一种常见且困扰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鼻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中药调理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合理使用中药,能够有效改善鼻炎的症状,调理身体的整体机能,从根本上减少鼻炎的发生和复发。
(胡小利 杭州方回春堂艮山门中医门诊部 中医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