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众多女性的生命安全与生活品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在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在抑制雌激素生成、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中,会打破体内骨代谢的平衡,使患者面临骨质疏松这一棘手问题。骨质疏松会显著增加骨折风险,一旦发生骨折,患者可能面临长期卧床、身体机能衰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科学管理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刻不容缓。
认识骨质疏松风险,定期精准评估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雌激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就像骨骼的“守护者”,能够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与结构稳定。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使得骨形成速度减缓,骨吸收速度加快,骨量不断丢失,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大幅增加。
为了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患者需定期进行专业且全面的评估监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它能够精准测量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骨强度,为医生判断骨骼健康状况提供重要依据。一般建议内分泌治疗开始前进行一次基础骨密度检测,这就像是给骨骼健康状况拍一张“底片”,以便后续对比观察。之后,每1 - 2年应复查一次,若患者已经出现骨质疏松,复查频率可能需要适当提高,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骨密度检测,还可借助一些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初步筛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就非常便捷,患者只需花费一分钟时间回答几个简单问题,如是否经常饮酒、是否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是否有骨折家族史等,就能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风险。若测试结果显示存在风险,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评估。
调整饮食结构,筑牢钙与维生素D防线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建筑材料”,充足的钙摄入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起着基石般的作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需达到1000 - 1200毫克。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更应注重钙的补充。
富含钙的食物种类繁多,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钙100 - 120毫克,且钙磷比例适宜,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建议患者每天饮用300 - 500毫升牛奶,无论是早餐时搭配面包,还是睡前喝一杯温牛奶,都是不错的选择。豆制品也是钙的“宝库”,如豆腐、豆浆等,不仅富含钙,还含有植物雌激素,对骨骼健康有益。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如早餐来一杯豆浆,午餐或晚餐吃一份豆腐菜肴。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小白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钙,患者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绿叶蔬菜,以补充钙质。
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它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使钙更好地沉积在骨骼中。人体可以通过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因此,适当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建议患者在阳光温和的时段(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暴露四肢皮肤于阳光下15 - 30分钟,让身体自然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以免损伤皮肤。
除了晒太阳,患者还可以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蛋黄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对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开展适度运动,激活骨骼活力
运动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量,提高骨骼的强度和韧性,就像给骨骼做了一次“健身训练”。对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好帮手”,同时也为骨骼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患者可以在公园、小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漫步,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每周5天左右。慢跑则更适合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大多数患者。骑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沿途风景,增加运动的乐趣。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多次完成。
力量训练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弹力带训练等,可以对骨骼施加适当的压力,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尤其是抗阻运动,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力量训练每周可进行2 - 3次,每次20 - 30分钟。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从较轻的重量和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柔韧性,减少跌倒的可能性。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合乳腺癌术后患者练习。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伸展和扭转,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还能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八段锦也是一项传统的健身运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练习。
规范药物治疗,科学干预骨丢失
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风险较高的患者,除了饮食和运动干预外,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
骨吸收抑制剂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双膦酸盐类药物是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阿仑膦酸钠需要每周服用一次,服用时要注意空腹用大量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姿势,避免平躺,以免药物刺激食管。唑来膦酸则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每年注射一次,使用较为方便。降钙素也是骨吸收抑制剂的一种,它不仅能抑制骨吸收,还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对于伴有骨痛的患者尤为适用。
骨形成促进剂能够刺激骨形成,增加骨量。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常用的骨形成促进剂,它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价格相对较高,通常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骨密度检测结果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定期评估、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规范药物治疗,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付倩 郑州市中心医院 乳腺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