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别让咳嗽成隐患!结核、新冠、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全解析

2023-08-17 2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咳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常见生理反应,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便会通过咳嗽排出异物或病原体。然而,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当下,普通咳嗽与结核、新冠、支原体肺炎引发的咳嗽往往难以区分。这三种疾病不仅致病原因不同,若不及时识别和干预,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了解它们早期症状的细微差异,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三种疾病的早期表现,帮助您科学辨别、及时应对。

一、咳嗽背后的“健康警报”:三种疾病的致病根源

在探究症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结核、新冠、支原体肺炎的致病病原体及其特点。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这种细菌生命力顽强,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肺部后,可长期潜伏并缓慢侵蚀肺组织。新冠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病毒借助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结合,快速复制扩散,变异毒株的出现更增加了其传播性和复杂性。支原体肺炎的“元凶”是肺炎支原体,这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使得它对部分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感染后容易引发呼吸道黏膜的持续炎症。

不同的病原体决定了疾病不同的传播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核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咳痰时释放的带菌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更为多样,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甚至在密闭空间中还存在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支原体肺炎则主要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或是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感染,潜伏期通常在1-3周,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就可能具有传染性。

二、肺结核:隐匿的“慢性杀手”早期信号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表现,通常持续时间超过2周,且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逐渐加重,痰液从少量清痰变为脓性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这是由于结核杆菌破坏肺部毛细血管所致。

除了呼吸道症状,肺结核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午后低热是其典型特征,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午后或傍晚体温升高,次日凌晨逐渐降至正常;同时伴有盗汗现象,即在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止;此外,患者还会感到长期的乏力,即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体重也会在短期内不明原因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老年人感染肺结核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哭闹不安、食欲减退;老年人则可能以反复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如果家中有这些易感人群出现上述症状,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一定要警惕肺结核的可能。

三、新冠:多变复杂的早期症状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嗅觉或味觉减退也是新冠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不少患者在感染初期会突然发现食物失去味道,或是闻不到花香、香水等气味。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不同,新冠还可能引发非典型症状。一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腹泻、恶心、呕吐;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在儿童群体中,还可能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累及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此外,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人群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由于新冠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相似,在疫情高发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

四、支原体肺炎:顽固咳嗽的“幕后推手”

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症状以咳嗽最为突出,且具有明显的顽固性和迁延性。初期通常为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愈发剧烈,夜间咳嗽加重,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这种咳嗽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2-3周,部分患者可能长达1个月以上,且常规止咳药物效果不佳。

除了咳嗽,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9℃,发热持续时间为1-2周。此外,还会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耳痛等肺外表现,尤其是儿童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伴随症状。由于支原体肺炎症状与流感、普通肺炎相似,仅凭症状难以准确判断,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进一步确诊。

五、科学应对: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当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呢?一般来说,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超过1周,且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或者经过常规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对于有结核、新冠、支原体肺炎接触史,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在医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进行初步判断,并安排相应的检查。如通过痰液检查、胸部X光或CT来诊断肺结核;采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明确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利用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来确诊支原体肺炎。明确病因后,医生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肺结核需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新冠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支原体肺炎则需使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可根据情况接种疫苗,如卡介苗预防儿童重症结核,新冠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咳嗽虽常见,但背后可能隐藏着结核、新冠、支原体肺炎等健康隐患。通过了解这三种疾病的早期症状特点,我们能够更敏锐地捕捉身体发出的“警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保持科学的预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呼吸健康。

(朱增红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结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