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久咳不愈别盲目止咳!支原体肺炎的科学对症处理

2024-05-08 13: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入秋后,医院儿科和呼吸科门诊常常挤满了咳嗽的患者,其中不少人持续咳嗽数周,甚至服用多种止咳药也不见好转。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支原体肺炎在“作祟”。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高发。面对久咳不愈的症状,许多人急于止咳,却忽略了盲目用药可能带来的隐患。掌握支原体肺炎的科学应对方法,才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一、认识支原体肺炎:不同于普通咳嗽的“隐形杀手”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这一特性使得它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不敏感。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引发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3周,之后逐渐出现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以咳嗽为主,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变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夜间症状尤为明显,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少量痰液。与普通感冒咳嗽不同,支原体肺炎引发的咳嗽持续时间长,一般在2-3周,甚至更久。除咳嗽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皮疹、耳痛等肺外表现。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流感,延误治疗。

二、盲目止咳的危害:治标不治本的隐患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及病原体。盲目使用止咳药,虽然能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可能掩盖病情,导致痰液无法排出,使病原体和痰液在呼吸道内积聚,不仅会加重感染,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加重、肺不张等。

常见的止咳药物分为中枢性止咳药和外周性止咳药。中枢性止咳药(如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糖浆)通过抑制大脑咳嗽中枢发挥作用,止咳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还会抑制呼吸中枢,对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更高;外周性止咳药通过局部麻醉或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的敏感性来止咳,但同样无法消除病因。对于支原体肺炎患者,不恰当使用止咳药可能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导致支原体在体内持续繁殖,引发更严重的肺部损伤。

三、支原体肺炎的科学诊断:精准检测是关键

当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尤其是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目前,临床上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一般在感染后1-2周,血液中会出现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但由于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通常需要动态观察抗体滴度变化,若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

2.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痰液、咽拭子等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核酸,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在感染早期快速检测出病原体,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3.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检查,可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多样,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斑片状阴影、云雾状浸润影等。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避免单一检查导致的误诊或漏诊。

四、规范治疗:消除病因是核心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阿奇霉素因具有服药次数少、组织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成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一线用药。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为2-3周。

对于病情较重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选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但18岁以下儿童禁用)或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

在对症治疗方面,对于咳嗽伴有痰液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控制体温。但需注意,除非咳嗽严重影响休息和生活,一般不建议单独使用强力止咳药。

五、康复护理:加速恢复的关键环节

除了规范治疗,良好的康复护理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18-22℃,湿度50%-60%),减少呼吸道刺激;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

对于咳嗽症状,可通过拍背辅助排痰。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家属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每次拍打3-5分钟,每天3-4次,促进痰液松动排出。此外,康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六、预防支原体肺炎:从日常生活做起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支原体肺炎的感染风险。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和日常消毒,定期对教室、玩具等进行清洁消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支原体肺炎引发的久咳不愈需要科学应对,盲目止咳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加重病情。通过正确认识疾病、及时规范诊断治疗、做好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战胜支原体肺炎,恢复健康呼吸。如果出现持续咳嗽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朱增红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结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