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难题,看着孩子频繁咳嗽,小脸憋得通红,家长们既心疼又焦虑。尤其是当咳嗽持续不愈时,不少家长陷入盲目用药、反复就医的困境。其实,儿童咳嗽并非单一病症,根据病因和症状可分为不同类型。只有准确区分,才能科学护理、有效止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儿童咳嗽常见的3种类型。
一、感染后咳嗽:呼吸道修复期的“小尾巴”
1.症状特点
感染后咳嗽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基本恢复后。孩子体温正常,呼吸道其他症状如流涕、咽痛等明显减轻,但咳嗽仍迁延不愈,可持续3-8周。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白天或夜间均可发作,部分孩子在运动后、吸入冷空气或闻到刺激性气味时,咳嗽会加重。例如,孩子感冒一周后,其他症状都消失了,却一直干咳,尤其在早晚温差大时咳得更厉害。
2.发病机制
呼吸道感染期间,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气道上皮完整性被破坏,黏膜下的神经末梢暴露,变得异常敏感。即使感染得到控制,呼吸道黏膜的修复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受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引发咳嗽,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一种表现。
3.护理与应对
对于感染后咳嗽,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日常护理中,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至关重要,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缓解呼吸道黏膜的干燥与刺激;让孩子多喝温开水,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孩子接触冷空气、烟雾、花粉等刺激性因素,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二、过敏性咳嗽:隐藏在过敏原背后的“咳嗽高手”
1.症状表现
过敏性咳嗽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秋季高发。孩子的咳嗽通常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有时会伴有少量白色黏痰,且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接触过敏原后症状会加剧。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宠物毛发、霉菌等。比如,孩子每次接触毛绒玩具后就会剧烈咳嗽,或者在花粉飘散的季节,咳嗽一直不好。
2.发病原因
孩子的免疫系统对某些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将其识别为“敌人”,引发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气道痉挛、咳嗽。此外,遗传因素在过敏性咳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孩子患过敏性咳嗽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护理与治疗
首要措施是帮助孩子远离过敏原。定期清洁家居,使用除螨仪清理床铺,减少尘螨滋生;花粉季节尽量避免孩子外出,关闭门窗;家中不养宠物,或让宠物远离孩子的生活区域。药物治疗方面,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减轻过敏症状,必要时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缓解气道炎症和痉挛。
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子“惹祸”引发的咳嗽
1.症状特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过去也被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孩子除了咳嗽外,还伴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由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导致咳嗽,咳嗽常伴有清嗓动作,白天咳嗽较为明显,平卧时鼻涕更容易倒流,咳嗽可能加重。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咽痒、口臭等表现。
2.发病机制
当孩子患有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上呼吸道疾病时,鼻腔和鼻窦产生的分泌物增多,无法正常从前鼻孔排出,而是向后流入咽喉、气管,持续刺激呼吸道黏膜,从而引发咳嗽。此外,咽喉部长期受分泌物刺激,会出现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咳嗽症状。
3.护理与处理
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的上呼吸道疾病。对于鼻炎、鼻窦炎,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炎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黏膜炎症,减少分泌物产生;若存在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腺样体肥大导致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孩子咳嗽老不好时,家长切忌盲目使用止咳药,应仔细观察咳嗽的特点、伴随症状,结合不同类型咳嗽的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过科学区分、精准护理,才能帮助孩子摆脱咳嗽困扰,重拾健康活力。
(赵振杨 上蔡县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