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 “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让冠心病患者谈之色变的健康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人,它起病急、病情重,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心脏炸弹”。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
一、揭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神秘面纱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或出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简单来说,我们的冠状动脉就像给心脏输送营养的 “高速公路”,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是这条公路上的 “障碍物”。当这些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时,身体会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会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脏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从而引发严重的心脏问题。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心电图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对较轻,但它是心肌梗死的前兆,需要高度重视;心肌梗死则意味着心脏肌肉已经出现了坏死,情况更为危急。
二、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信号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最常见的是胸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达无名指和小指,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背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患者会有濒死感。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容易被忽视。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原地休息,等待救援。在等待过程中,若有条件,可以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三、科学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一)急救治疗
一旦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争分夺秒的急救至关重要。在急救车上,医护人员会迅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它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肝素等抗凝药物,也有助于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对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12 小时内,尽快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支架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支架植入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如果无法进行 PCI 手术,也可在发病 3 - 6 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但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出血风险,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后续治疗与康复
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同样重要。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能降低血脂、控制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病情复发。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和营养指导。运动康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从简单的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慢跑、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康复也不容忽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的营养饮食也很关键,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积极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尤为重要。首先,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取。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也非常必要,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 CTA 等检查,能及时发现心脏的潜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虽然是冠心病患者的重大生命威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掌握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危害,守护心脏健康。冠心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危人群也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李余鹤 民权白云寺镇卫生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