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噪音、药物、慢性病……哪些因素正在悄悄影响老年人的听力?

2025-02-14 16: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听力下降成为许多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听力损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社交孤立和心理问题的风险。在众多影响老年人听力的因素中,噪音暴露、药物使用以及慢性疾病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听力,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一、噪音暴露:隐形听力杀手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是导致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音不仅来源于工业机械、交通车辆等外部环境,也包括家庭中的高分贝电器、音乐、电视声等。老年人由于听觉系统敏感度下降,对噪音的耐受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损害。

影响机制:

机械性损伤:高强度的声波直接冲击耳蜗内的毛细胞,导致毛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影响听力。

代谢性损伤:长期噪音暴露可引起耳蜗内代谢异常,如氧自由基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加速听力衰退。

预防措施:

减少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使用耳塞或耳罩进行听力保护。

控制家庭噪音:合理调节电视、音响等电器的音量,创造安静的家居环境。

定期检查听力: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

二、药物使用:听力下降的潜在风险

许多药物具有耳毒性,即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老年人由于多病共存,常需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性听力损失的风险。

常见耳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具有显著的耳毒性。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听力。

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等,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但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预防措施: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了解药物副作用:在使用新药前,向医生咨询药物的耳毒性风险。

定期监测听力:长期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听力下降。

三、慢性疾病:听力损失的隐形推手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还可能间接导致听力损失。

影响机制:

血管病变:慢性疾病可引起内耳血管硬化、狭窄,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影响听觉神经的正常功能。

代谢异常:如高血糖、高血脂等,可加速耳蜗内毛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导致听力下降。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减缓听力衰退。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慢性疾病,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

四、综合应对策略

针对噪音暴露、药物使用以及慢性疾病对老年人听力的影响,采取综合应对策略至关重要。这包括:

加强听力保护意识:老年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噪音暴露,合理使用药物。

定期听力检测: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避免听力损失进一步发展。

积极干预慢性疾病: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积极控制慢性疾病,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

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噪音暴露、药物使用以及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听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听力保护意识、定期听力检测、积极干预慢性疾病以及寻求专业帮助,老年人可以有效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听力状态,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徐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科二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