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运动爱好者须知:如何预防常见运动损伤

2023-10-15 15: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运动不仅能带来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情,还能丰富生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运动过程中也潜藏着各种风险,常见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等,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正常的运动计划和生活节奏。因此,了解并掌握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成因

(一)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运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它通常发生在肌肉快速收缩或过度伸展时,比如跑步时突然加速、跳跃时用力过猛等。当肌肉承受的力量超过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导致肌肉纤维部分或完全断裂。像篮球运动员在快速突破时,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就容易拉伤;足球运动员在射门瞬间,小腿的比目鱼肌也可能出现拉伤情况。

(二)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关节突然受到外力作用,使其超出正常活动范围时。踝关节扭伤尤为常见,在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中,如果脚落地时踩到不平的地面或他人的脚,就容易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导致韧带拉伤甚至断裂。膝关节扭伤也不少见,比如在打网球时突然变向,膝关节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扭转力,从而引发损伤。

(三)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在运动中,骨折通常是由于强大的外力撞击或摔倒时身体着地部位受力过大造成的。例如,滑雪时摔倒,手部或肩部着地可能导致手臂骨折;骑自行车时发生碰撞,腿部可能受到撞击而骨折。

(四)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反复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炎症。长时间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尤其是运动强度突然增加时,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就容易引发炎症。比如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如果训练量安排不合理,跟腱就可能出现问题。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措施

(一)运动前充分热身

热身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它就像给汽车预热一样,能让身体各器官系统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强度。热身运动可以包括全身性的活动,如快走、开合跳等,让身体微微出汗,提高心率和体温。然后针对即将进行的运动项目,进行专项热身。比如打篮球前,可以进行手腕、脚踝的转动,以及简单的运球、投篮动作;跑步前,可以进行高抬腿、后踢腿等动作,活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热身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这样能有效降低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的风险。

(二)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正确的运动技巧不仅能提高运动表现,还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以游泳为例,正确的游泳姿势能避免肩部和腰部的过度受力。如果游泳姿势不正确,比如自由泳时手臂划水动作不规范,就容易导致肩袖损伤。因此,运动爱好者在学习新运动项目时,最好寻求专业教练的指导。教练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纠正错误的动作习惯。同时,运动者自己也要多观察、多学习,不断提高运动技巧。

(三)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合适的运动装备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运动鞋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类型的运动鞋。跑步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缓冲性能和支撑性的跑鞋,以减轻脚部和膝关节的压力;打篮球时,要选择高帮的篮球鞋,能更好地保护踝关节。此外,运动服装也要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保持身体干爽舒适。对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如拳击、橄榄球等,还需要佩戴专业的护具,如头盔、护膝、护肘等,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四)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合理安排。初学者不宜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比如,刚开始跑步时,可以从每次跑20-30分钟开始,每周跑3-4次,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和速度。同时,要避免过度训练,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和修复。如果连续高强度运动,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容易导致疲劳积累,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五)加强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力量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和韧带的紧张度。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方法有瑜伽、普拉提等,运动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练习。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为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比如,进行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腿部、胸部和手臂的肌肉力量。每周可以进行2-3次柔韧性和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

(六)注意运动环境和场地安全

运动环境和场地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运动的安全性。在选择运动场地时,要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比如在户外跑步时,要选择道路平坦、车流量少的路线;在室内运动时,要检查场地是否有积水、杂物等。对于一些特殊运动项目,如攀岩、滑雪等,要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并严格遵守场地的安全规定。同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运动,如暴雨、大风、雷电等天气。

三、运动损伤后的应急处理

如果不幸发生了运动损伤,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应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休息可以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冰敷能减轻疼痛和肿胀,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隔2-3小时冰敷一次;加压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和肿胀,但要注意包扎的力度,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抬高患肢有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如果损伤较为严重,如出现关节畸形、无法活动、剧烈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四、总结

预防常见运动损伤需要运动爱好者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护。通过充分热身、掌握正确技巧、选择合适装备、合理安排运动、加强身体训练以及注意运动环境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了解运动损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也能在受伤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损伤带来的危害。让我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全地进行运动。

(王长景 安阳市中医院 外二科(骨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