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3-08-26 14: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出现在一位患者身上时,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对健康的威胁也更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血压控制

1.血压控制目标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更为严格,通常建议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这是因为过高的血压会进一步损伤糖尿病患者已经脆弱的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严格控制血压有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耐受性较差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会适当放宽。

2.降压药物选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物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它们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具有独特的靶器官保护作用。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它还能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ARB则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发挥类似的降压和肾脏保护作用。常见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RB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ACEI类药物多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果患者不能耐受ACEI或ARB,CCB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CCB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它对血糖代谢无不良影响,降压效果显著。例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长效CCB能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部分患者使用CCB后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痛、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但一般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利尿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它通过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但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影响血糖、血脂和血尿酸代谢,因此通常采用小剂量。如氢氯噻嗪,每天剂量一般不超过25mg。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钾、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

-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它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力衰竭的恶化。然而,由于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影响血糖恢复,且对血脂代谢有一定不良影响,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率、血糖和血脂变化。

二、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但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且低血糖风险低的患者,可将HbA1c控制得更为严格;而对于老年人、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或存在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患者,HbA1c目标值可适当放宽。

2.降糖药物选择

-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通常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不仅降糖效果确切,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谱等益处,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适合多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症状。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必要时需补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这类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除降糖作用外,还具有降压、减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及肾脏保护等多重益处,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预防泌尿生殖道感染,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多种机制降低血糖。同时,它还能减轻体重,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该类药物一般需要皮下注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多为一过性,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逐渐减轻。

-胰岛素:对于血糖较高、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急性并发症等情况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种类多样,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用胰岛素时,患者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轮换,以及胰岛素的保存等,同时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三、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

-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5%,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蛋白质占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脂肪占20%-30%,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如橄榄油、鱼油等。

-限盐:严格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g。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病情。患者应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同时在烹饪过程中控制盐的使用量,可使用一些低盐调味料来增加食物风味。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胃肠道负担。例如,可将每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

2.适量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钟为宜。同时,可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在血糖过高(大于16.7mmol/L)或过低(小于3.9mmol/L)时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者必须戒烟。对于饮酒,应严格限制,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减半。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波动,还可能影响药物疗效。

4.心理调节

长期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家属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定期监测与随访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指标监测。一般每3-6个月应检查一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血压、血脂、肾功能、尿常规(包括尿蛋白)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每年还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眼底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治疗。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虽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较大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定期监测与随访,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患者要充分认识疾病的复杂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共同管理好疾病。

(王飞翔 太康县高朗乡卫生院 普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