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与糖尿病共患的风险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对健康的危害可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壁变得僵硬、狭窄,而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这样一来,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还可能引发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二、治疗目标设定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目标更为严格。血压方面,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因为较低的血压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等。血糖控制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 7%以内,同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三、药物治疗策略
1. 降压药物选择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这类药物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它们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例如常用的贝那普利、缬沙坦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尤其是在用药初期和剂量调整时。如果患者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或高钾血症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或停药。
1.2 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可有效降低血压,对血糖代谢没有不良影响。如果单用 ACEI 或 ARB 血压控制不佳时,可以联合使用 CCB。CCB 降压作用较强,能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增快,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降压导致的心肌缺血加重。
1.3 利尿剂: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因为部分利尿剂可能会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导致血糖升高、血钾降低等。但如果患者存在水钠潴留、心力衰竭等情况,可小剂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并注意监测血糖、血钾变化,联合使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减少血钾丢失。
2. 降糖药物选择
2.1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它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还有一定的减重作用。对于肥胖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但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男性超过 132.6 μmol/L,女性超过 123.8 μmol/L)、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时,需谨慎使用或禁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2 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 - 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这类药物在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压、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等作用。它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多余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降低血糖。不过,使用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女性患者,同时要注意监测肾功能。
• 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受体激动剂:像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除了能降低血糖外,还可降低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它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但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一般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
四、生活方式干预
1. 饮食调整
1.1 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中。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 - 60%,蛋白质占 15% - 20%,脂肪占 20% - 30%。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糕点、饮料等。
1.2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3 - 5 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减少钠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1.3 高纤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
2. 运动锻炼
2.1 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2.2 抗阻运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每周 2 - 3 次。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但对于合并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等情况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定期监测与随访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等指标。一般建议每周至少测量 2 - 3 次血压,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 3 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一次肾功能、血脂等。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随访,与医生沟通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控制疾病。
六、结语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心血管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选择药物、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定期的监测与随访。患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王春鹏 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