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熬夜党必看!你的心脏正在经历"生物钟危机"

2025-01-14 20: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熬夜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常态。无论是为了工作加班加点,还是沉浸在精彩的影视、游戏世界中无法自拔,又或是单纯地享受夜晚的宁静时光,熬夜都在悄悄侵蚀着我们的健康。而在这场无声的“健康战役”中,心脏往往是最先发出“警报”的器官,正经历着一场可怕的“生物钟危机”。

一、生物钟:心脏的“指挥官”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生物钟的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运行。心脏也不例外,它有着自己的“生物钟节律”。在正常作息下,白天清醒时,心脏会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活动所需的血液供应;夜晚睡眠时,心脏则会放慢节奏,进入相对“休息”的状态。这种昼夜节律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平衡。

然而,熬夜却像是一把无形的“破坏之锤”,狠狠地砸向了心脏的生物钟。当我们熬夜时,身体会误以为仍处于白天,继续维持较高的代谢水平,心脏也不得不持续高强度工作。长期如此,心脏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就像一个失去了指挥的乐队,节奏变得混乱不堪。

三、熬夜对心脏的“暴击”伤害

1.血压波动异常

熬夜时,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且,这种血压升高往往是不稳定的,白天和夜晚的血压波动幅度增大。长期血压波动异常,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2.心律失常频发

心脏的跳动依赖于其内部的电传导系统,而熬夜会干扰这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当生物钟紊乱时,心脏的电活动容易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等。轻微的早搏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频繁发作时,会让人感到心慌、胸闷,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晕厥,危及生命。

3.心肌缺血加重

熬夜会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却可能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就像汽车发动机缺少了足够的燃油,会使心脏的功能下降,出现心绞痛等症状。长期心肌缺血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这是非常严重的心脏疾病,会危及生命。

4.心血管疾病风险飙升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熬夜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熬夜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内壁结了一层水垢,会使血管变窄、变硬,影响血液的流动,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如何拯救熬夜“受伤”的心脏

1.规律作息,拒绝熬夜

这是保护心脏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节律。即使因为特殊情况需要熬夜,也要尽量减少熬夜的频率和时间。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等工具,减少外界干扰。同时,保持卧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让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3.适度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受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但要注意避免在临近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4.合理饮食,减轻心脏负担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心脏的负担。

熬夜对心脏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为了我们的心脏健康,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熬夜党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从现在开始,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心脏重新回归正常的生物钟节律,远离“生物钟危机”。

(王琳琳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