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CU里的"救命神器"都有啥?医生带你探秘重症监护室

2023-03-25 17: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里最神秘的科室之一,这里收治着病情最危重的患者,配备着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每一台仪器都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在生死边缘与死神赛跑。

一、呼吸机:生命的"人工肺"

呼吸机是ICU里最常见的设备,堪称"生命维持仪"。当患者因呼吸衰竭、昏迷或大手术无法自主呼吸时,呼吸机便成为替代肺功能的"人工肺"。

工作原理

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与患者气道相连,模拟人体呼吸节律:

吸气阶段:机器将高浓度氧气混合空气,通过管道送入肺部;

呼气阶段:阀门打开,帮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

连接患者: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有创(气管插管)或无创(面罩)方式;

参数设置:根据患者体重、病情调整潮气量(每次呼吸的气体量)、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吸氧浓度等;

监测调整:实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血氧饱和度,动态调整参数。

临床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

心脏手术后、脑外伤昏迷患者。

二、血滤机:人工肾的"24小时守护"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尿液可能突然消失,体内毒素堆积如山。此时,血滤机(CRRT)便成为"人工肾",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工作原理

血滤机通过静脉导管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滤器过滤掉多余水分和毒素,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与普通透析不同,CRRT的血流速度更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操作步骤

血管通路建立:在患者颈部或腹股沟穿刺,置入双腔导管;

管路预充: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排除空气;

参数设置:根据患者体重、病情调整血流速度、置换液量;

持续监测:每小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观察管路是否凝血。

临床应用

急性肾损伤伴少尿或无尿;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

三、ECMO:终极救命神器

ECMO(体外膜肺氧合)被称为"终极救命神器",它能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为危重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工作原理

ECMO通过两根导管将血液引出体外:

静脉-静脉模式(VV-ECMO):血液从静脉引出,经氧合后回输静脉,辅助肺功能;

静脉-动脉模式(VA-ECMO):血液从静脉引出,经氧合后回输动脉,同时辅助心肺功能。

操作步骤

血管穿刺:在颈部或腹股沟穿刺,置入大口径导管;

管路连接:将导管与ECMO机器连接,预充管路;

启动机器:调整血流速度(通常2-5升/分钟),监测氧合效果;

并发症管理:预防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应用

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ARDS、肺移植过渡期;

心脏骤停复苏后仍无法维持循环。

四、除颤仪:心脏骤停的"救命电击"

当患者心脏突发室颤(心脏乱跳)或心脏停搏时,除颤仪是唯一能"重启"心脏的设备。

工作原理

除颤仪通过电极板释放高压电流,瞬间终止心脏异常电活动,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操作步骤

识别心律: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涂抹导电糊:在电极板上均匀涂抹导电糊,减少皮肤灼伤;

放置电极板:一个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另一个置于心尖部;

充电放电:按下充电按钮,确认无人接触患者后放电。

注意事项

除颤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能量选择:成人单相波360焦耳,双相波200焦耳。

五、微量泵:精准用药的"守护者"

ICU患者常需使用升压药、镇静药等高危药物,微量泵能将药物以"滴水不漏"的精度输入体内。

工作原理

微量泵通过电机驱动注射器,以每小时0.1-1200毫升的速度精确输注药物。

操作步骤 

安装注射器:将药物抽入注射器,排气后固定在泵上;

设置参数:输入药物浓度、患者体重,计算每小时输注速度;

启动监测:观察泵运行状态,定期检查药物余量。

临床应用

硝普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药物;

胰岛素、肝素等需要精确控制剂量的药物。

六、亚低温治疗仪:脑保护的"冰毯"

心肺复苏后或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可能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亚低温治疗仪通过冰毯或冰帽降低体温,减少脑代谢,保护脑细胞。

操作步骤

设置目标温度:通常32-35℃;

覆盖冰毯:将冰毯平铺于患者身下,连接循环水管;

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量肛温,调整冰毯温度。

注意事项

复温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0.25-0.5℃);

预防寒战、低血压等并发症。

ICU里的每一台设备都是生命的守护者,它们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紧密结合,为患者争取每一分生存的希望。

(常琳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