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月经量多量少咋调理?中医妇科私人订制方案

2025-04-21 14: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月经就像女性身体的“老朋友”,每月准时来“拜访”才让人安心。可这位“老朋友”偶尔也会“闹脾气”:月经量多得像“泼水节”,卫生巾分分钟“失守”;或是少得可怜,两天就匆匆结束。别慌!中医妇科医师带着“私人订制”调理方案来了,教你把月经调理得服服帖帖!

一、月经量异常: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正常月经量一般在20-80毫升,持续3-7天,就像一场不紧不慢的“小雨”。但如果月经量超过80毫升,卫生巾换得比喝水还勤,甚至出现头晕乏力,这就是月经量过多;要是月经量少于20毫升,两天就“草草收场”,连护垫都用不完,那就是月经量过少。别小看这些变化,它们都是身体在“拉警报”!

从西医角度看,月经量异常可能和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有关。比如,内分泌紊乱会导致激素失衡,让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或脱落异常;子宫肌瘤像子宫里的“小肿块”,会挤压宫腔,影响经血排出。

中医则认为,月经量多主要和气虚、血热、血瘀有关。气虚就像身体里的“门卫”没力气,管不住经血;血热是身体里“火气”太旺,把经血“烧”得乱跑;血瘀则是经血在子宫里“堵”住了,一涌而出。月经量少多与血虚、肾虚、气滞血瘀有关。血虚是身体“血库”空虚,经血自然不足;肾虚让身体的“动力”下降,经血化生无源;气滞血瘀则是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不出来。

二、月经量多:别让经血“决堤”

(一)气虚型:给身体“补补气”

症状:月经量多,颜色淡红,质地清稀,月经周期可能提前。平时容易气短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说话有气无力,脸色也白白的没血色。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等药材都是“主力军”。党参、黄芪大补元气,像给身体的“发动机”加满油;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帮助脾胃更好地运化;当归补血活血,让气血运行起来。每天一剂,煮成药汤喝,坚持一段时间,能让“没力气”的身体重新充满能量。

2.食疗方:黄芪红枣粥是不错的选择。取黄芪30克、红枣10颗、大米100克。先将黄芪煎水取汁,再加入红枣、大米煮粥。黄芪补气升阳,红枣养血安神,经常喝这碗粥,能慢慢补足气血。

3.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穴和关元穴。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盖下方3寸(四横指);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用大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每次3-5分钟,有酸胀感为宜,能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二)血热型:给身体“降降火”

症状:月经量多,颜色鲜红或深红,质地黏稠,还可能伴有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症状。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清热固经汤是常用方剂,生地黄、黄芩、栀子、地骨皮等药材能清热凉血。生地黄滋阴凉血,黄芩、栀子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热。把这些药材煮成药汤,就像给身体喝了一杯“凉茶”,能把多余的“火气”降下来。

2.食疗方:凉拌苦瓜是清热的好选择。苦瓜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加入适量的盐、醋、蒜末等调料拌匀。苦瓜性寒,能清热泻火,但脾胃虚寒的人别多吃。也可以喝点菊花枸杞茶,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枸杞滋阴补肾,两者搭配,既能降火又不伤身体。

3.生活调理:少吃辛辣、温热、油腻的食物,比如辣椒、羊肉、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会加重体内的“火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因为生气、焦虑也容易“上火”。

(三)血瘀型:给经血“通通路”

症状:月经量多,颜色紫暗,有血块,小肚子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失笑散合四物汤加减,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能活血化瘀。蒲黄、五灵脂是化瘀止血的经典组合,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让瘀血散开,新血生成。

2.食疗方:山楂红糖水适合血瘀型月经量多的人。取山楂30克、红糖适量。山楂洗净去核,加水煮烂,加入红糖煮化。山楂能活血化瘀,红糖温经散寒,二者搭配,能帮助经血顺畅排出。

3.穴位按摩:按摩血海穴和三阴交穴。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用手指点按这两个穴位,每次3-5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瘀症状。

三、月经量少:别让经血“断了流”

(一)血虚型:给身体“补补血”

症状:月经量少,颜色淡红,质地稀薄,月经周期可能推迟。平时容易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嘴唇、指甲也没什么血色,还经常感觉心慌失眠。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八珍汤是补血的“王牌方剂”,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是补血的“四君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气血双补,让身体的“血库”重新充盈起来。

2.食疗方:桂圆红枣阿胶糕可以自己动手做。准备桂圆肉、红枣、阿胶、黑芝麻、核桃、冰糖等食材。阿胶烊化后,加入其他食材熬制,冷却切块。桂圆补益心脾,红枣养血安神,阿胶补血止血,经常吃一点,能慢慢补足气血。

3.生活调理: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会耗伤气血。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猪肝、菠菜、黑木耳、红枣等。

(二)肾虚型:给身体“充充电”

症状:月经量少,颜色暗淡,质地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增多,足跟疼痛。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归肾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药材能补肾填精。熟地黄滋阴补血,山茱萸补益肝肾,枸杞子滋补肝肾,杜仲、菟丝子补肾壮阳,让肾脏重新充满“能量”。

2.食疗方:黑豆核桃粥适合肾虚型月经量少的人。黑豆补肾益精,核桃补肾固精,和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能起到补肾的作用。

3.穴位按摩:按摩肾俞穴和太溪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按揉这两个穴位,每次3-5分钟,能起到补肾的效果。

(三)气滞血瘀型:给气血“疏疏堵”

症状:月经量少,颜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情绪不畅时症状加重。

调理方案:

1.中药调理: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桃仁、红花等药材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让气血重新顺畅起来。

2.食疗方:玫瑰花茶能理气解郁。取干玫瑰花5-10朵,用开水冲泡。玫瑰花香气浓郁,既能疏肝理气,又能美容养颜。也可以吃一些陈皮,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3.生活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闷气。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听听音乐,缓解压力。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能促进气血运行。

月经量多量少都不是小事,它们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中医妇科的“私人订制”方案,从根源上调理身体,让月经恢复正常。不过,如果月经量异常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严重的腹痛、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耽误了病情。跟着这些方案好好调理,让月经这个“老朋友”重新变得准时又温柔!

(方亚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社区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