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腔镜甲状腺术后,如何科学进行颈部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2025-04-12 16: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度高等优势,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手术后的颈部功能恢复同样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颈部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减轻术后颈部不适,预防瘢痕挛缩,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早期(术后1-7天)

放松肩颈

术后第一天,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放松肩颈部。双手托住后颈部,双手同时向后展,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进行3次。此动作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术后初期因手术创伤和麻醉导致的颈部僵硬感。

肘关节练习

抬高一侧肘关节,使其保持直角屈曲状态,缓慢向前或向后旋转肩膀,逐渐增加旋转幅度,然后换对侧练习。每次练习可根据自身情况重复多次,每天进行3次左右。该动作能够活动肩部关节,避免肩部肌肉因术后长期制动而出现粘连和僵硬,为后续的颈部活动做好准备。

小幅度颈部活动

在术后麻醉消退且无明显疼痛的情况下,可开始进行小范围的颈部活动。如缓慢地将头部向左右两侧转动,开始时转动幅度宜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限,前期可保持小幅度转动,不要用力,颈部尽量放松。左右每次各做5-10次,每日进行1-2次。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转动幅度。

术后中期(术后1-2周)

颈部屈伸运动

向左右两边屈颈,根据自身训练情况,逐渐增大屈曲幅度,尽可能让耳朵贴近肩头。左右每次各做5-10次,每日1-2次。这一动作可以增加颈部的柔韧性,拉伸颈部肌肉和筋膜,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粘连。

肩部综合锻炼

包括肩关节内旋、外旋、内收、前屈、后伸、外展等多个动作。每个动作保持5秒左右,然后换下一个动作。例如,肩关节内旋时,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向身体内侧旋转;外旋则是向身体外侧旋转。内收是将上臂经躯体前向对侧肢体靠拢,以手掌贴近对侧肩部为宜。前屈是患侧上臂自主尽力上抬,后伸是患侧上臂自主向躯体后方尽力伸出并抬举,外展是患侧上臂自主适度向外抬举至有痛感。这些动作能够全面锻炼肩部肌肉,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米”字操

点头运动:患者清醒后即可进行,慢慢低头向下看,尽可能使下颌贴近胸部,保持4秒钟,然后慢慢抬起。左右转运动,转动角度小于30°,每天进行2次,每次4分钟。左右转、左右摆运动:左右转动及摆动颈部,旋转角度在30°-60°,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米”字操可以活动颈部各个方向的关节和肌肉,增加颈部的活动范围,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术后后期(出院后)

持续颈部活动

出院后,应继续坚持颈部活动,每天进行3次,每次10-20分钟,直至出院后3个月。可进行更大幅度的颈部转动、屈伸等活动,如左右转动颈部,幅度接近90度,十次为一组;左右屈颈,让耳朵贴近肩部;双手叉腰或自然下垂低头让下颌贴近胸壁等。通过持续的锻炼,进一步巩固颈部功能的恢复效果。

增加上肢带动颈肩部锻炼

上臂带动颈肩部锻炼包括屈肘屈腕运动、摆臂运动、抬臂运动等。屈肘屈腕运动是将手臂屈曲,慢慢向上屈腕,然后慢慢回来,再向下伸腕,再慢慢回来。摆臂运动是钟摆样动作,前后左右摆动上肢。抬臂运动是将双臂伸直慢慢向上平举与地面呈90度角,保持后慢慢向身体两侧平展,呈180度,再慢慢还原。这些动作可以增强上肢和颈肩部的力量和协调性。

开展综合性康复运动

出院后还可进行耸肩转肩、扩胸运动及爬墙运动等。耸肩转肩可以活动肩部关节,扩胸运动有助于放松胸部和肩部肌肉,爬墙运动则能进一步锻炼上肢和肩部的力量。例如,爬墙训练时,左手扶手术后的右侧肩关节,面对墙站立,在左手的帮助下,尽可能将右手向上做爬墙动作,以不引起肌肉疼痛为宜。

注意事项

在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时,患者要注意循序渐进,动作宜缓慢、轻柔,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若不适症状仍未缓解,应尽快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特别是做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的肩颈功能锻炼出院后应该坚持6个月,以减轻颈部的水肿症状,促进肩关节及颈部功能恢复正常。

总之,腔镜甲状腺术后科学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坚持执行,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目标。

(贾淑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甲状腺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