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起携手--帮助家人或朋友应对抑郁障碍

2025-07-01 09: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抑郁障碍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3.8% 的人口受抑郁症困扰,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 9500 万。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对个人的生活和日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正在经历抑郁,如何提供科学且温暖的支持,成为每个关心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您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对他们的康复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家人或朋友应对抑郁障碍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了解抑郁障碍:首先,对抑郁障碍有一定的了解非常重要。了解抑郁的症状、原因和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问题、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消极的自我评价等。同时,抑郁障碍并非是一个人的错,而是一种病症,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2. 倾听和支持:倾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持方式之一。与抑郁患者坦诚地交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受。尽量避免批评或无视他们的感受,而是提供理解和支持。您可以表达关心之情,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但也要尊重他们可能需要独处的时刻。

l 有效沟通的黄金法则​

非评判性倾听:采用 "我注意到你最近睡眠不好" 的观察式表达,替代 "你就是太闲了才会想太多" 的评判。当对方倾诉痛苦时,先复述核心感受:"听起来你最近被无力感紧紧抓住了",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

开放式提问:避免 "你今天开心点了吗" 的封闭式问题,改用 "今天有没有什么小事让你稍微舒服一点",引导对方关注细微的积极体验。​

沉默的力量:当患者陷入沉默时,不必急于打破,轻拍肩膀或递上一杯热茶,肢体语言有时比语言更有安抚作用。

l 避免常见沟通陷阱​

❌ 否定感受:"别难过了,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 正确回应:"这种痛苦一定让你很难熬,我在这里陪你"​

❌ 盲目鼓励:"你这么优秀,有什么好抑郁的"✅ 正确回应:"优秀与否和生病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找办法"​

临床案例显示,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而非被评价时,求助意愿会提升 40%。关键是让对方知道:"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不会试图'修理'你,只是想陪你度过这段时光"。

3.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抑郁患者来说,寻求专业帮助是重要的一步。您可以鼓励他们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如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专业支持,预约医生或提供相关的医疗资源。专业的治疗可以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帮助,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等。

l 破除认知误区:从病耻感到科学认知​

许多患者因 "软弱"" 矫情 "等污名化标签延误治疗,陪伴者首先需建立正确认知:抑郁症是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而非意志薄弱的表现。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抑郁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这种生理改变如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无法通过"想开点"自行调节。当亲友说出"我感觉活着没意义" 时,这并非消极抱怨,而是疾病导致的认知扭曲,需要严肃对待而非简单说教。

4. 陪伴和鼓励积极活动:抑郁常使人感到无望和消沉,导致缺乏积极的活动。作为支持者,您可以鼓励患者参与一些他们以前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例如运动、艺术、阅读或社交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提升情绪,并重建积极的生活节奏。

5.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抑郁常常会导致睡眠和饮食紊乱,以及日常生活的混乱。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可以提供一种稳定的生活环境。规律的作息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

6. 提供情绪支持:在与抑郁患者交流时,表达理解和关心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给予他们积极的情绪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您将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尽量避免使用负面的言辞或对他们的感受进行无谓的评论。

7. 自我保护和寻求支持: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支持抑郁患者可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不要忽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如果您感到疲惫或困惑,不要犹豫向其他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建议。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持续的社会支持能使抑郁复发率降低 50%,但这种支持必须是可持续的。作为陪伴者,您也需要明白:"我不是救世主,而是同行者。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提供稳定的支持。"

总之,帮助家人或朋友应对抑郁障碍需要耐心、理解和持久的支持。抑郁障碍的康复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允许患者有反复,就像允许阴天之后有雨天。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照进黑暗的一束光--不必耀眼,但持续温暖。您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获积极的生活态度。抑郁不是一个人的错,也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需要理解和关爱的疾病。

(史振娟/段惠峰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