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告别传统治疗局限!超声介入为肌肉骨骼健康护航

2025-07-01 21: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肌肉骨骼疾病极为常见。无论是因长期伏案工作引发的颈肩痛,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又或是运动爱好者不慎遭遇的急性扭伤,这些问题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在应对这些疾病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超声介入技术的兴起,为肌肉骨骼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一前沿技术。 

一、传统治疗方法的困境 
以往,针对肌肉骨骼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口服药物常常需要经过全身代谢才能作用于病变部位,这不仅可能导致全身副作用,而且到达病灶的药物浓度有限,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关节疼痛,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于深层组织的病变往往难以触及根本,无法实现精准治疗,治疗周期也相对较长,患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手术治疗则属于有创操作,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还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比如,一些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不仅要承受手术创伤,术后还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且存在一定的假体松动、感染等风险。这些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促使医疗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二、超声介入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超声介入技术,是一种借助高频超声波成像技术,实现对肌肉、骨骼、关节、肌腱、韧带和神经等结构进行精准诊断与治疗的先进医疗手段。其工作原理基于超声波的特性,通过超声探头发出高频声波,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会因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超声设备接收这些反射波并将其转化为图像,医生由此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依据超声图像的引导,将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精准地置入病变部位,进行药物注射、组织抽吸、松解粘连等操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超声介入技术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它具有极高的精准性。在超声的实时动态监测下,医生能够清晰分辨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结构,准确引导治疗器械到达靶点,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其次,该技术属于微创操作,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相较于传统手术的大切口,超声介入仅需通过微小的穿刺创口即可完成治疗,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感染风险,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再者,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损伤,对患者安全无害,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以及对辐射敏感的人群。此外,超声介入治疗可以实时观察治疗效果,医生能够根据治疗过程中病变部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而且,该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快捷,费用也相对较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超声介入在肌肉骨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实例 
(一)关节炎治疗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例,传统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关节内的病变情况。而超声介入技术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在超声引导下,医生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内。对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赘形成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可注射玻璃酸钠,它能够覆盖和保护关节组织,改善关节润滑功能,减轻关节摩擦,从而缓解疼痛,延缓关节退变进程。对于存在关节腔积液的患者,可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积液抽吸,减轻关节腔内压力,缓解肿胀和疼痛症状,随后再注入具有消炎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消除关节内的无菌性炎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超声介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肌腱炎与腱鞘炎治疗 
肌腱炎和腱鞘炎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如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等。传统治疗方式多采用休息、制动、口服药物及外用膏药等,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超声介入技术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以网球肘为例,超声引导下,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病变的肌腱组织,精准地将药物注射到炎症部位。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麻药和激素,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等,可暂时阻断局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缓解疼痛;激素如地塞米松、得宝松、曲安奈德等,则能够消除肌腱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改善病变部位的组织代谢。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还可以避免将药物误注射到肌腱中,降低肌腱迟发性断裂的风险。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超声介入治疗肌腱炎和腱鞘炎,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三)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 
神经卡压综合征,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又存在一定风险。超声介入技术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微创、有效的选择。以腕管综合征为例,在超声引导下,医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正中神经在腕管内的受压情况,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起到消炎、消肿、松解粘连的作用,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同时,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针刀松解等操作,直接对卡压神经的组织进行松解,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临床数据显示,采用超声介入治疗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较高,且治疗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四、超声介入治疗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一)治疗过程 
患者在接受超声介入治疗前,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 X 线、CT、MRI 等,明确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患者通常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医生对治疗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超声探头上套上无菌探头套,涂抹适量的耦合剂,以确保超声图像的清晰显示。然后,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或其他治疗器械沿着预定的路径精准地置入病变部位。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超声图像,根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调整器械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到达靶点后,医生会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注射药物、抽吸液体、进行组织活检等。治疗结束后,拔出器械,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止血,并覆盖无菌敷料。 

(二)注意事项 
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一般建议在 24 - 48 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的轻微疼痛、肿胀等不适,这属于正常现象,通常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缓解。若疼痛或肿胀较为严重,或出现发热、穿刺部位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此外,患者还需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在康复期间,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于促进肌肉骨骼功能的恢复也非常重要,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病情反复。 

五、展望未来 
超声介入技术作为肌肉骨骼疾病治疗领域的新兴力量,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随着超声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的细微结构和病变,为超声介入治疗提供更精准的引导。同时,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如与其他先进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进一步拓展超声介入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治疗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声介入技术将在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帮助他们摆脱病痛的困扰,重获健康生活。 

(于小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