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重症医学科那些事儿:揭开 “神秘病房” 的救治秘密

2025-06-18 14: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深处,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区域,它总是大门紧闭,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就是重症医学科(ICU)。这里是与死神较量的战场,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 “神秘病房”,揭开它的救治秘密。

收治对象:生命垂危的守护者
重症医学科主要收治那些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这其中包括术后需要加强监护的患者,例如高龄且有心脏病基础的老人,手术后为避免出现心脏并发症,需要在 ICU 进行 1 - 3 天的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转出。而急诊手术后的患者风险更大,由于手术的紧迫性,无法充分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后在 ICU 监护的时间相对较长,病情转为危重的几率也更高。

另一类则是因各种原因出现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这类患者往往是普通人认知中的危重病例。他们可能因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岌岌可危。ICU 凭借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严密的监护治疗,帮助他们渡过病情危重的阶段,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机。

先进治疗手段:与死神博弈的 “武器”
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的 “救星”
进入 ICU 的患者,很多都面临心肺功能衰竭的问题。肺脏负责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一旦肺脏衰竭,患者会出现极度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气短,严重时甚至昏迷。此时,呼吸机就成为了患者的 “救星”。它能够缓解呼吸衰竭,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与呼吸机配合不佳的情况,为使患者放松,医生会酌情使用镇静药。

气管插管:连接生命的通道
为了让呼吸机的气体顺利进入肺部,需要借助气管插管导管。清醒的患者很难耐受气管插管,因此医生会使用镇静镇痛药,如咪达唑仑、吗啡、瑞芬太尼等,让患者失去知觉,从而能够耐受插管。插好气管导管后,将呼吸机与之连接,气体便通过这根导管进入人体肺部,辅助通气。待患者肺脏功能好转,医生会根据情况,让患者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

负压吸痰:清理生命通道的 “卫士”
患者插上气管插管后,无法自主咳痰,若痰液过多,就需要医生护士通过负压吸痰来清理。虽然吸痰过程会刺激患者,引起呛咳,但这是好现象,意味着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仍能自主咳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入肺部的 “侦察兵”
对于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普通吸痰管无法吸出更深部位的痰液,这时就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它是一根约 6mm 粗的软管,前端带有摄像头,既能观察气管内部情况,又具备负压吸引功能。但检查过程中患者会呛咳明显,所以需要适当的麻醉镇静。

深静脉穿刺:抢救用药的 “快速通道”
ICU 患者不能仅依靠普通静脉留置针,因为其补液速度不够快,且不适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所以,ICU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深静脉穿刺,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这些静脉位置深且粗,有利于抢救用药。穿刺技术要求较高,以往多为盲穿,如今可借助超声辅助。建立深静脉通路后,才能在抢救时更便捷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快速输注液体。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拟肾脏的 “净化器”
当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CRRT 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生先为患者穿刺深静脉,置入直径约 4mm 的导管,连接血滤机管路。血滤机将血液抽出,过滤干净后再输回体内,模拟肾脏功能,有时还能清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因此也被称为血液净化治疗。与肾内科透析机相比,ICU 的血滤机出血速度慢、工作速度慢,但会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这样能减少对危重患者血压的冲击。

体外膜肺氧合(ECMO):生命支持的 “终极武器”
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呼吸机无法满足基本氧气需求时,ECMO 就登场了。它被称为人工肺,能将患者血液引出,在机器上进行氧合后再回输体内,整个氧合过程不再依赖肺脏。呼吸机只是将氧气打入气道、肺,若肺还有功能,呼吸机仍能起作用;但如果肺完全毁损,就只能依靠 ECMO。待患者好转后,再撤掉 ECMO,重新使用呼吸机。不过,对于终末阶段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 ECMO,因为它只是支持手段,并非治疗手段。

动脉穿刺术:精准监测血压的 “利器”
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精确测量血压,普通袖袋无创血压测量存在误差,且无法及时反映病情。对于严重休克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更多血流动力学状态,这时就需要穿刺动脉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穿刺后,将穿刺针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即可实现连续动脉血压监测 / 心输出量监测,每一次心跳都能测量一次血压,而且后续抽血等操作也可直接从这里抽取动脉血。

胃管与尿管:维持生命体征的 “小助手”
插了气管导管的患者需常规留置胃管,因为无法经口进食,只能通过胃管打入营养液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而对于病重患者,尤其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留置尿管能时刻监测尿量,尿量是反映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医护人员的坚守:生命的 “摆渡人”
在 ICU,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普通病房,他们全天候 24 小时轮值,时刻守护在患者身旁。这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他们不仅要熟练操作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

监护仪的警报声就是他们战斗的号角,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警报响起,他们都会瞬间进入 “战斗状态”,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他们是生命的 “摆渡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重症医学科,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 “神秘病房”,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它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医护人员的坚守,与死神展开一场又一场激烈的较量。在这里,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是生命的奇迹,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守护生命的英雄。希望通过对它的了解,大家能对重症医学科有更多的认识和敬意。

(孙轶睿 长垣市中医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