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黄疸:居家护理的关键方法揭秘

2025-06-13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黄疸,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它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从医学角度来讲,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起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新生儿出现的是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2 - 3天,家长就会发现宝宝的皮肤开始微微泛黄,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金色薄纱所笼罩。到了4 - 6天,黄疸会达到高峰,宝宝的皮肤看起来会更黄一些。不过,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之后黄疸便会逐渐消退。然而,部分新生儿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不同,它出现的比较早,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上升速度也比较快,持续时间也更长。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是在家护理新生儿黄疸的关键方法:

1. 充足的光照:光照疗法堪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法宝”之一。在家中,家长可以让新生儿在自然光下接受光照。但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呢!一定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婴儿的眼睛和皮肤,因为婴儿的眼睛和皮肤都非常娇嫩,阳光直射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可以将婴儿放置在距离窗户一定距离的地方,让那柔和的阳光像温柔的抚摸一样,轻轻地洒在婴儿的皮肤上。例如,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就比较适宜,既不太强烈,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增加喂养频率:在新生儿黄疸期间,增加喂养频率可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好比给婴儿的身体启动了一个“排毒”程序。母乳喂养的患儿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婴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促进肠道蠕动。就像给肠道这个“运输通道”加足马力,帮助胆红素更快地排出体外。

3. 观察黄疸变化:家长们要像“小侦探”一样,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这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范围、颜色深浅以及消退情况。如果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迫不及待地出现了,或者持续超过两周还没有消退的迹象,又或者黄疸迅速加重,原本只是淡淡的黄色,突然变得深黄,甚至有些橙黄,那家长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应立即就医。

4.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在给宝宝洗澡时,可以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这种沐浴露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卫士,既能清洁宝宝的皮肤,又不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刺激。在清洗过程中,要确保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脖子、腋窝、腹股沟等地方,这些地方很容易残留污垢和汗水。

5. 避免使用可能增加黄疸的物质:某些物质可能会成为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帮凶”,如某些草药和药物。在新生儿黄疸期间,家长们一定要谨慎,除非在医生的明确指导下,否则应避免使用这些物质。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质,可能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6. 定期随访:即使新生儿黄疸看起来不严重,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监测胆红素水平和婴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这就好比定期给汽车做保养,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确保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7.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新生儿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需要一个安静、温暖、干净的环境来呵护。要避免家中有吸烟等可能影响婴儿健康的活动,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就像一个个“小恶魔”,会对宝宝的呼吸道和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8. 教育和沟通:家长们应积极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就像给自己充充电,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婴儿。同时,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医生就像家长们的“智囊团”,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向他们请教。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居家护理需要家长们的细心观察和正确处理。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无害的,但家长们仍需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杨柳 叶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NICU)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