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现肺结节别慌张!低剂量 CT 如何帮你 “早发现、早安心”?

2024-05-16 12: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健康体检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胸部检查中发现了肺结节。这一结果往往让大家忧心忡忡,甚至谈 “结节” 色变。那么,肺结节究竟是什么?发现肺结节后又该如何应对?其实,低剂量 CT 在肺结节的早发现、早诊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我们 “早发现、早安心”。

肺结节,指的是在胸部影像检查(如 CT)中看到的直径不超过 3 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阴影。它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近年来,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这一方面得益于 CT 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升级,使得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肺结节能够被清晰成像;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吸烟以及职业暴露等,也增加了肺结节的发生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实际上,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可能由炎症、感染、良性肿瘤等原因引起,只有一小部分肺结节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

在肺结节的检查手段中,低剂量 CT 脱颖而出。常规的胸部 X 光检查,对微小肺结节的敏感度较低,许多小于 1 厘米的结节难以在 X 光胸片上显示,容易造成漏诊。而 PET - CT 虽然在鉴别结节良恶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费用高昂,且辐射剂量较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肺结节筛查。低剂量 CT 则很好地平衡了辐射剂量与检查效果。它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如降低管电流、管电压等,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仍能清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有效检出肺结节。一次低剂量 CT 扫描的辐射剂量通常仅为常规 CT 的 1/5 - 1/10,大约在 1 - 2mSv,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人每年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为 2.4mSv。如此一来,低剂量 CT 既保障了检查的安全性,又能高效地发现肺结节,成为肺结节筛查的首选方法。

低剂量 CT 在肺结节检查上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它对肺结节的检出能力强,能够发现小至 2 - 3 毫米的微小结节,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许多早期肺癌在无症状阶段,就可以通过低剂量 CT 被及时察觉,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其次,低剂量 CT 能够提供丰富的结节信息,如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密度等特征,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例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结节,良性的可能性较大;而边缘有毛刺、分叶,密度不均匀的结节,则恶性风险相对较高。再者,由于其辐射剂量低,对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结节变化的患者来说,更为适宜。通过定期的低剂量 CT 检查,可以动态观察结节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结节有增大、形态改变等异常,能够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哪些人适合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肺结节呢?根据相关指南,年龄≥40 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被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 CT 检查:吸烟≥20 包 / 年(或 400 支 / 年),或曾经吸烟≥20 包 / 年(或 400 支 / 年),戒烟时间 < 15 年;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有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或既往罹患恶性肿瘤者;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此外,随着肺结节检出率的增加,临床上小于 30 岁的年轻人中也有不少发现肺结节的情况,因此也有专家建议成年人可选择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肺部 CT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当通过低剂量 CT 发现肺结节后,也不必惊慌失措。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结合患者的病史、吸烟史等因素,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或治疗方案。对于一些较小、良性可能性大的结节,通常会建议定期复查低剂量 CT,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复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初次发现后,可能会在 3 个月、6 个月或 1 年后进行复查,若结节稳定无变化,后续复查间隔可适当延长。而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则可能需要进一步做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

发现肺结节并非意味着被判了 “死刑”,低剂量 CT 作为肺结节筛查的有力武器,能够帮助我们在早期发现肺结节,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筛查和规范的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肺结节,做到 “早发现、早安心”。所以,当体检报告中出现肺结节时,请保持冷静,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嘱进行处理。

(庞嫣琼 郑州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