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术刀不是“万能钥匙”:外科手术到底能解决啥问题?

2025-04-23 19: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手术刀似乎是解决病痛的“终极武器”——身体出了问题,开一刀总能好。但事实上,外科手术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就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只能打开特定的“锁”。了解手术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仅能帮我们更理性地看待手术,也能避免对治疗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一、手术刀的核心能力:解决“结构性问题”

外科手术的本质,是通过物理手段干预人体结构,从而消除疾病或恢复功能。它最擅长处理的,是那些肉眼可见的“结构性异常”,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1. 直接清除病变组织,斩断疾病根源

当体内出现不该有的“坏东西”,且这些东西无法通过药物等手段消除时,手术刀就能派上用场。比如:

• 肿瘤(如肺癌、胃癌):早期或局部进展期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实现根治的重要手段,能直接移除癌细胞聚集的病灶,降低转移风险;

• 感染坏死组织:像急性阑尾炎引发的阑尾化脓、糖尿病足导致的足部坏死,若不及时切除,感染可能扩散至全身,危及生命;

• 结石:胆囊结石反复引发胆囊炎、肾结石堵塞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时,手术取出或切除含结石的器官(如胆囊),能避免反复疼痛和器官损伤。

这些情况下,手术的核心是“清除病灶”,就像拆除体内的“定时炸弹”,为身体恢复健康扫清障碍。

2. 修复破损结构,让器官“重归正轨”

人体组织或器官因外伤、病变等出现结构破损时,手术刀能通过缝合、修补、固定等方式,帮助其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例如:

• 骨折:无论是车祸导致的粉碎性骨折,还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中用钢板、螺钉固定骨骼,能让断端对齐,为愈合提供稳定环境;

• 疝气:腹壁肌肉薄弱处形成缺口,腹腔内容物突出,手术通过缝合或补片修补缺口,阻止器官“跑位”;

• 心脏瓣膜病变: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异常,手术置换或修复瓣膜,让心脏重新高效“泵血”。

这类手术就像“人体维修工”,通过修复破损的“零件”,让器官恢复原本的结构和功能。

3. 解除“通道堵塞”,打通生命通路

人体的管道系统(如肠道、血管、尿道等)一旦堵塞,会导致功能中断,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刀能精准疏通这些“堵塞点”:

• 肠梗阻:肠道被肿瘤、粘连或粪石堵住时,手术可切除梗阻段肠道并重新吻合,恢复肠道通畅;

• 冠心病:冠状动脉被斑块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时,心脏搭桥手术会取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绕过堵塞段,重建心肌血流;

• 输尿管结石:结石卡在输尿管导致尿液无法排出时,手术(如激光碎石)可击碎或取出结石,解除尿路梗阻。

这些手术如同“管道疏通工”,通过清除堵塞物或重建通路,让体内的液体、血液、食物等正常流通。

二、手术刀的“局限性”:这些情况它无能为力

尽管手术刀能解决很多结构性问题,但面对以下情况,它往往“力不从心”:

• 功能性疾病:比如胃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等,器官结构没有明显异常,只是功能失调,手术无法改善;

• 全身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因与全身代谢、内分泌相关,手术不能根治,需靠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

• 病毒或细菌感染早期:如普通感冒、轻症肺炎,通过药物即可控制感染,手术无法清除病毒或细菌;

• 晚期肿瘤广泛转移:当肿瘤细胞已扩散到全身多个器官,手术无法切除所有转移灶,此时更依赖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三、理性看待手术:它是“选项”而非“终点”

外科手术是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选择。医生在决定是否手术时,会综合考虑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风险与收益等因素。比如,有些甲状腺微小癌发展缓慢,可暂时观察而不急于手术;有些疝气患者身体虚弱,可能先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

理解手术刀的能力边界,能让我们更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既不盲目恐惧手术,也不迷信“开刀就能根治”。毕竟,恢复健康的关键,往往是手术、药物、护理、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

(侯延科 栾川县中医院 外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