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诊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救能力

2025-07-07 10: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急诊医疗的紧张节奏中,每一秒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安危。然而,当紧急情况突如其来,在专业救援人员抵达之前,患者自身的自救能力往往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急诊健康教育,作为连接医疗救治与患者自我防护的桥梁,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致力于提升患者在紧急状况下的自救能力,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与机会。

一、急诊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

急诊健康教育旨在通过系统、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使患者及公众能够在面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采取有效的自我救护措施,减轻伤害程度,并为后续的专业医疗救治创造有利条件。其核心目标包括普及常见急诊症状的识别与应对、基础生命支持技能的培训、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心理调适等方面。

二、常见急诊症状的识别与应对教育

许多急诊情况源于对早期症状的忽视或误判。因此,教育患者如何准确识别如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出血、昏迷等常见急诊症状至关重要。例如,对于胸痛患者,应告知其可能是心脏问题的预警信号,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同时,教育患者避免自行驾车前往医院,以免途中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以及模拟演练,帮助患者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关键信息,以便在实际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三、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培训

心肺复苏(CPR)是急诊健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据统计,在心脏骤停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方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理论讲解外,还应设置实际操作环节,让患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模拟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救命技能。此外,对于止血、包扎、固定等外伤处理技能的培训也不容忽视,这些技能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防止感染,并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四、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指导

随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公共场所的逐渐普及,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这一设备显得尤为重要。AED 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及时的电击除颤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通过详细的操作演示和实际操作练习,让患者了解 AED 的工作原理、适用情况以及操作步骤,消除他们对这一设备的恐惧和陌生感。同时,还应教育患者在使用 AED 时如何与周围人群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急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紧急情况下的心理调适教育

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患者往往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之中,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自救能力,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在急诊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教育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在等待救援过程中积极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共同应对危机。此外,还应向患者介绍在急诊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更好地配合医疗救治工作。

综上所述,急诊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自救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常见急诊症状识别与应对、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培训、急救设备正确使用指导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心理调适教育等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为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形成人人学急救、懂急救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生命健康。

(李莉莉 新蔡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