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肌病类型多,了解不同症状早识别

2023-07-05 08: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年纪轻轻,怎么突然心衰了?”“运动时心跳突然加快还晕倒?”“做了心电图,医生说可能是心肌病?”——这些并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心肌病,作为一类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脏疾病,已经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肌病的表现复杂多样,有些患者初期毫无症状,有些则以突发晕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为首发表现。掌握不同类型心肌病的特征和预警信号,对于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心肌病?

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以导致心脏扩大、肥厚、僵硬或心律异常,进而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扩张型心肌病(DCM)

肥厚型心肌病(HCM)

限制型心肌病(RCM)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特发性/继发性心肌病(如酒精性、围产期、炎症性等)

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策略。以下将逐一介绍。

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特征:

心脏腔室(主要是左心室)扩张

心肌收缩功能下降

心排血量减少

常见症状:

乏力、气促、夜间憋醒

下肢水肿

心悸、心律不齐

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原因:

多数为特发性(即找不到明确病因),也可继发于:

病毒性心肌炎

酒精中毒

营养缺乏(如缺硒)

药物毒性(如某些化疗药物)

风险:

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

血栓形成→脑梗塞或肺栓塞

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警示信号:

年轻人反复胸闷气促、活动耐力下降,排除肺部疾病后应警惕DCM。

三、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

特征:

心肌异常肥厚,尤其是室间隔

心腔腔室缩小,舒张功能受限

可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常见症状:

运动时胸痛、气短

晕厥或晕厥先兆(尤其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心悸、猝死(尤其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

原因:

多为遗传性疾病,常见于年轻人

相关基因突变(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风险:

突发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机制

特别是在无症状青少年中更具隐匿性

警示信号:

年轻人猝死的“隐形杀手”。若家族中有猝死史,或青少年运动中突然晕倒,务必排查HCM。

四、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

特征:

心肌僵硬,舒张功能受损

心脏腔室大小正常,但回心血受阻

射血分数多为正常

常见症状:

右心衰表现明显:腹胀、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

胸闷、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原因:

可继发于淀粉样变性、铁沉积症、肿瘤浸润、结缔组织病等

也有部分为特发性

风险:

心律失常和血栓风险较高

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

警示信号:

反复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伴正常射血分数,应考虑RCM的可能。

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特征:

右心室肌肉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

导致右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

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常见症状:

心悸、晕厥、运动后猝死

有些患者无症状,首发即为猝死

原因:

遗传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运动人群

风险:

高度致死性

易漏诊,需结合心电图、MRI、基因检测综合判断

警示信号:

如果青少年运动时突发晕厥、室性早搏频发,需高度怀疑ARVC。

六、特殊类型心肌病:不能忽视的继发因素

(1)酒精性心肌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

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戒酒是最根本治疗

(2)围产期心肌病

妊娠末期或产后数月内发生

表现为急性心衰,严重时需心脏移植

与体内激素变化、免疫异常有关

(3)心肌炎后遗症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恢复不完全

留下心脏扩大、功能减退表现

需长期监测心功能

七、如何早期识别心肌病?

虽然症状多变,但我们可以从三大信号中发现端倪:

信号一:反复不明原因胸闷、乏力

若不伴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尤其是年轻人,需警惕心肌疾病可能。

信号二:运动时心悸、头晕甚至晕厥

尤其在跑步、打球时突然晕倒,这并不是“体质差”,而可能是心肌病在作祟。

信号三:家族中有“突然死亡”的病史

肥厚型心肌病和ARVC等多为遗传性,家族史尤为关键。

八、心肌病能治好吗?

治疗视类型而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器械干预:如植入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生活方式管理:戒酒、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手术治疗:如HCM患者可能需室间隔切除术;

心脏移植:针对晚期顽固性心衰患者。

早期发现是延缓病程的关键。

总结

心肌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也可能罹患,但由于症状隐匿、起病缓慢,极易被忽视。从了解开始,从警觉做起,当你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晕厥或劳力不耐时,别轻视这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郭晓亮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心内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