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体检项目怎么选?揪出早期肿瘤的“火眼金睛”攻略

2024-08-09 16: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每次体检前,看着密密麻麻的项目单,是不是像在超市挑花了眼?想查出早期肿瘤,又怕做一堆没用的检查浪费钱?作为肿瘤科护师,每天都能遇到为体检项目发愁的朋友。别纠结!这份超实用的“选项目攻略”,手把手教你用最少的钱,精准揪出早期肿瘤!

一、为啥常规体检抓不住早期肿瘤?

很多人做完常规体检,拿着“一切正常”的报告松了口气,结果没过多久却查出肿瘤,这是为啥?常规体检就像给身体做“基础安检”,查查血压、血糖、血常规,拍个胸片,只能发现明显的健康问题。但早期肿瘤特别“狡猾”,个头小、没症状,藏在身体里偷偷发育,常规检查根本发现不了。

就像在大海里找一颗小石子,胸片看肺部就像隔着毛玻璃,小于1厘米的肿瘤很难看清;普通的抽血查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升高了也不一定就是癌,可能只是炎症“捣乱”。所以想揪出早期肿瘤,得升级体检“装备”!

二、不同人群,重点查这些项目!

(一)肺癌:高危人群必查低剂量CT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但早期肺癌没啥症状,等出现咳嗽、咯血,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赶紧把低剂量螺旋CT加入体检清单:

1.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吸20年,或每天2包吸10年);

2. 长期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石棉、粉尘;

3. 有肺癌家族史。

低剂量CT就像给肺部拍“超清照片”,能发现几毫米的小结节,比胸片精准100倍!而且辐射量小,不用担心伤身体。

(二)胃癌、食管癌:胃镜、肠镜不能省

吃饭时总觉得吞咽困难,或者经常胃痛、胃胀、反酸?别以为是小毛病!胃癌、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和普通胃病混淆。想揪出它们,胃镜和肠镜是“黄金搭档”:

1. 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发现溃疡、息肉、肿瘤,还能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2. 肠镜可以看到整个大肠,揪出隐藏的肠癌和癌前病变。

要是怕做普通胃肠镜难受,现在还有无痛麻醉版,睡一觉检查就做完了,一点感觉都没有!特别是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

-感染幽门螺杆菌;

-长期吃腌制、烟熏食物;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息肉等疾病。

(三)乳腺癌:乳腺超声+钼靶“双保险”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超过90%!20-39岁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它就像给乳房做“B超”,能清楚看到肿块的大小、形状;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加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对微小钙化灶特别敏感,能发现超声看不到的早期癌变。

如果有这些情况,更要提高警惕:

1. 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

2. 未生育、未哺乳;

3. 有乳腺癌家族史;

4. 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

(四)结直肠癌:粪便潜血+肠镜“组合拳”

结直肠癌早期可能只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很容易被当成痔疮)等症状,特别容易漏诊。粪便潜血试验是初筛手段,价格便宜又方便,只要发现阳性,必须进一步做肠镜检查。肠镜能直接看到肠道内的病变,发现息肉还能直接切除,把肠癌扼杀在摇篮里。

高危人群包括:

1.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2.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3. 长期便秘、腹泻;

4. 肥胖、爱吃红肉和加工肉。

(五)肝癌:超声+甲胎蛋白(AFP)定期查

我国80%的肝癌和乙肝、丙肝有关,所以乙肝、丙肝患者,以及长期酗酒、有肝硬化病史的人,是肝癌高危人群。体检时一定要做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查:

1. 超声能看到肝脏有没有肿块;

2. 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如果升高,再结合超声结果,能早期发现肝癌。

建议每6个月查一次,早发现、早治疗!

三、肿瘤标志物:别被它“忽悠”!

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上肿瘤标志物升高,吓得腿都软了,以为自己得了癌。先别慌!肿瘤标志物只是个“小助手”,不能单凭它确诊癌症。比如CEA升高,可能是肠癌,但吸烟、肺炎、结肠炎也会让它升高;CA125升高,除了卵巢癌,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会导致异常。

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些肿瘤早期根本不释放标志物。所以记住这几点:

-单项指标轻度升高,不用太紧张,复查看看是否持续升高;

-多项指标同时升高,或者指标大幅升高,一定要进一步检查;

-肿瘤标志物不能代替影像学检查(CT、超声、胃肠镜等)。

四、体检项目“避坑指南”

1. 别盲目跟风“全身防癌体检”:有些机构推出上万块的“豪华套餐”,又是PET-CT,又是各种高端检查,其实没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选择针对性的项目更靠谱。

2. 体检前做好准备:抽血要空腹,查腹部超声前别吃饭,留尿要取中段尿,这些细节会影响检查结果。

3. 定期体检别偷懒:癌症不是一天长成的,早期发现治愈率高。一般建议20-30岁每2-3年体检一次,30-40岁每年一次,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深度体检。

选对体检项目,就像给身体配了一副“火眼金睛”,再狡猾的早期肿瘤也无处遁形!别再让癌症打个措手不及,对照这份攻略,下次体检知道该怎么选项目了吧?花小钱,办大事,把健康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丁瑞娟 漯河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三病区中医科 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