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生命通道”,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喘……这些看似常见的表现,可能是感冒、肺炎、哮喘等不同疾病的信号。本文将解析呼吸系统疾病的6大常见症状,教你初步判断病因并掌握科学应对方法,避免延误治疗或过度用药。
一、咳嗽:身体的“排异反射”,需分清“急性”与“慢性”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本质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异物、分泌物或炎症刺激时,大脑会发出指令,通过剧烈的呼气动作将刺激物排出。但不同时长、性质的咳嗽,提示的疾病差异很大。
1.急性咳嗽(持续时间<3周)
最常见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伴随鼻塞、流涕、咽痛,初期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少量白痰,一般1-2周可自愈;若咳嗽加重,痰液变黄、变稠,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应对要点: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干咳明显时可服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痰多者慎用,以免痰液滞留);痰多时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帮助痰液排出。
2.慢性咳嗽(持续时间>8周)
需警惕“隐形病因”,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干咳为主,夜间或凌晨加重,接触冷空气、油烟后诱发)、胃食管反流(饭后或平躺时咳嗽加重,伴有反酸、烧心)、鼻后滴漏综合征(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感觉“喉咙有痰”)。
应对要点:不可盲目服用止咳药,需及时就医检查(如肺功能、过敏原检测、胃镜等)明确病因。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胃食管反流需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
二、咳痰:从“痰的颜色”判断感染类型
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混合了脱落细胞、细菌或病毒等。观察痰的颜色和性状,能帮我们初步判断感染类型:
-白色泡沫痰:多见于感冒初期、慢性支气管炎,提示气道黏膜轻度炎症或过敏(如哮喘);
-黄色/绿色脓痰:提示细菌感染(如肺炎、支气管扩张),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死亡,释放的酶使痰液呈黄绿色;
-铁锈色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因细菌破坏肺泡细胞,红细胞渗出后被分解所致;
-粉红色泡沫痰:多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因肺水肿导致,常伴随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痰中带血:需高度警惕,可能是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严重疾病,即使仅出现一次,也需立即就医(做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
应对要点:痰多者应“化痰为主,镇咳为辅”,可通过拍背(空心掌从下往上拍打背部)、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祛痰药)促进排痰;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痰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停药(以免耐药);痰中带血时需保持镇静,避免剧烈咳嗽,及时就医。
三、胸闷气短:从“活动耐量”看病情轻重
胸闷气短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信号”,表现为感觉“空气不够用”“胸口发紧”,活动后加重。不同疾病的特点不同:
-哮喘:发作性胸闷,伴有喘息(喉咙发出“哨笛声”),多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冷空气后突然发作,脱离诱因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可缓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长期吸烟者,表现为“进行性气短”——初期仅爬楼梯时气短,逐渐发展为平地行走也气短,伴有慢性咳嗽、咳痰;
-肺炎:除胸闷外,常伴随发热、咳嗽、脓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肺栓塞:突然出现的剧烈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多见于长期卧床、手术后或有血栓病史者,属于急症,死亡率高。
应对要点: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气雾剂,发作时立即吸入;COPD患者应戒烟,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突发胸闷气短且伴随胸痛、晕厥时,需立即拨打120,疑似肺栓塞者需争分夺秒抢救。
四、发热:呼吸系统感染的“预警信号”
发热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呼吸系统感染(如感冒、肺炎、肺结核)常伴随发热,不同疾病的热型有一定特征:
-感冒:多为低热(37.3-38℃),持续1-3天;
-肺炎:多为高热(38.5℃以上),可伴随寒战,发热持续不退;
-肺结核:多为低热(午后或傍晚明显),伴有盗汗、乏力、体重下降;
-肺脓肿:高热(39℃以上),伴有剧烈咳嗽、脓臭痰。
应对要点:体温<38.5℃时,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体温>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老年人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伤肝);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查血常规、胸部CT等),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或肺炎。
五、呼吸困难:从“发作场景”区分急危重症
呼吸困难是比胸闷更严重的症状,表现为“用力呼吸仍觉不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发生)
-喉头水肿/气道异物:多见于过敏(如吃海鲜后)或误吸,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凹陷),伴有声音嘶哑、窒息感,需立即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并拨打120;
-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者或有肺部基础病者(如慢阻肺),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胸片可确诊,需立即排气治疗;
-急性左心衰:除呼吸困难外,伴有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需立即吸氧、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
2.慢性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慢阻肺:长期吸烟史,活动后气短逐渐加重;
-肺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干咳,手指末端变粗(杵状指);
-胸腔积液:一侧胸痛,随着积液增多,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胸片或超声可发现积液。
应对要点:急性呼吸困难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慢性呼吸困难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每天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3%需吸氧),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治疗)。
六、胸痛:警惕“肺与心脏”的双重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痛多与呼吸相关(吸气时加重),常见原因有:
-胸膜炎:胸痛随呼吸加重,呈刺痛,屏气时缓解,多见于肺炎、肺结核波及胸膜;
-气胸:突发一侧胸痛,伴有呼吸困难;
-肺栓塞:剧烈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咯血;
-肺癌:晚期肿瘤侵犯胸膜或肋骨,出现持续性胸痛,夜间加重。
需注意: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梗)也会引起胸痛,多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与呼吸无关,需通过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区分。
应对要点:胸痛伴随呼吸困难、咯血时,需立即就医;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在治疗原发病(如抗感染)的同时,可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肺癌或肺栓塞引起的胸痛,需针对病因紧急处理。
七、呼吸系统疾病的日常预防:做好这4点
1.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吸烟是慢阻肺、肺癌、支气管炎的首要危险因素,戒烟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2.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蛋白质),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尤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3.避免呼吸道刺激:雾霾天戴口罩,室内保持通风(每天开窗2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
4.有基础病者定期监测:哮喘患者记录发作日记,慢阻肺患者定期做肺功能检查,肺癌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家族史者)每年做低剂量胸部CT筛查。
结语:症状是“信号”,及时就医是关键
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往往相互关联(如咳嗽+咳痰+发热多为感染),但仅凭症状难以精准判断病因。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如糖尿病、心脏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肺炎仅表现为乏力而非高热),更需警惕。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咳嗽持续超过3周、痰中带血、突发胸痛或呼吸困难、发热超过3天不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呼吸系统疾病,守护“呼吸健康”。
(李辉 淮滨县马集镇中心卫生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