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便血别慌张!一文读懂常见原因与应对策略

2025-06-29 08: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便血,这个看似令人恐慌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当发现马桶里的水变红,或是擦拭时卫生纸上出现血迹,很多人会瞬间陷入焦虑,担心自己患上了严重疾病。其实,便血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科学认识、正确应对,大多数情况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便血的神秘面纱。

一、便血的常见原因

1.肛门及直肠疾病:痔疮是导致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痔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其中内痔出血最为常见。当内痔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损,就会出现便血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后点滴状鲜血,不与粪便相混合,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肛裂也会引起便血,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剧烈疼痛,粪便表面或便纸上会沾染少量鲜血,这是由于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所致。此外,直肠息肉也是便血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幼年性息肉,多见于儿童,一般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多附着在粪便表面。

2.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患者除了会出现黏液脓血便外,还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同样会导致便血,同时还可能出现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表现。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便血,如细菌性痢疾,患者会有脓血便、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3.肠道肿瘤:结直肠癌是较为严重的导致便血的原因。早期结直肠癌的便血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多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直肠恶变除了便血,还可能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等情况。

4.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肠道出血,进而出现便血症状。此外,一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也可能累及肠道,引发便血。

二、便血的应对策略

1.自我观察与初步判断:发现便血后,首先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便血的具体情况。注意便血的颜色,鲜红色血便通常提示出血部位靠近肛门,如痔疮、肛裂等;暗红色或黑色血便则可能是上消化道或距离肛门较远的肠道出血,如胃溃疡、结直肠癌等。还要留意便血的量、是否与粪便混合、有无黏液、是否伴有疼痛等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医生的诊断至关重要。

2.及时就医:无论便血症状看起来是否严重,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便血的起始时间、频率、伴随症状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肛门和直肠部位,通过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大约70%的直肠癌。此外,还可能会安排进行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血常规、肠镜、钡剂灌肠等检查,以明确便血的原因。

3.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如果是痔疮、肛裂等引起的便血,在病情较轻时,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进行温水坐浴等。必要时,可使用痔疮膏、栓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痔疮或肛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加强营养支持。

一旦确诊为肠道肿瘤,应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肠道肿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而对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便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进展,从而缓解便血症状。

综上所述,便血虽然会让人感到不安,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常见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这对于预防便血及其他疾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便血症状还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判断、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王兴梅 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