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痔疮不是“小毛病”:从预防到治疗的全攻略

2025-03-18 10: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痔疮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很多人将其视为“小毛病”,认为忍一忍、拖一拖就能自愈。殊不知,痔疮若长期不重视,不仅会带来便血、疼痛、脱出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发严重贫血、嵌顿坏死等严重后果。下面,就让我们全面了解痔疮,掌握从预防到治疗的科学方法。

一 、认识痔疮:不可轻视的肛肠疾病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结果,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线以上,表面为黏膜,一般不会出现疼痛,典型症状是无痛性便血,严重时痔核会脱出肛门;外痔在齿线以下,由皮肤覆盖,通常无肛门不适,但发生血栓或炎症时疼痛剧烈;混合痔则兼具内痔与外痔的特点。

据统计,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其中痔疮占比超过80%。久坐、久站、便秘、妊娠、肥胖等都是痔疮的高发因素。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血液循环不畅,直肠静脉丛易瘀血;孕妇在孕期由于腹压增加,阻碍静脉回流,也极易诱发痔疮。这些都表明,痔疮并非个别现象,其影响范围广泛,危害不容小觑。

二、痔疮的危害:别让“小毛病”酿成大问题

轻微的痔疮可能仅表现为偶尔便血,但若放任不管,便血症状会逐渐加重,长期慢性失血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此外,脱出的痔核若不能及时回纳,会发生嵌顿,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坏死、感染,甚至引发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同时,痔疮带来的疼痛和不适,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效率,导致心理压力增大,降低生活质量。

三、预防痔疮:从生活细节入手

1.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预防痔疮的关键。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苹果、香蕉)、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软化大便,减少排便困难和用力排便对肛门的刺激。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引发肠道燥热,加重肛门局部充血。此外,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使大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

2.良好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如厕,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控制排便时间,避免长时间蹲厕,一般不超过5分钟,长时间蹲厕会增加肛门局部压力,导致静脉瘀血。排便时不要玩手机、看书报,避免注意力分散,干扰正常排便。若出现便秘,不要依赖泻药,可通过饮食调节、增加运动或使用开塞露等温和方式缓解。

3.适当运动:久坐久站是痔疮的重要诱因,因此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间隙,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如踮脚尖、提肛运动等。提肛运动是预防痔疮的有效方法,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收紧肛门5-10秒,然后放松,每次做30-50次,每天2-3组,能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外,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降低痔疮发生风险。

4.注意肛门卫生:保持肛门清洁是预防痔疮的基础。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尤其是排便后,避免粪便残留刺激肛门皮肤和黏膜。清洗时注意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以免破坏肛门周围的正常菌群。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内裤,避免穿紧身裤,保持肛门局部干燥通风。

四、痔疮的治疗:科学应对,及时干预

1.保守治疗:当痔疮症状较轻时,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局部用药是常用手段,如痔疮膏、痔疮栓,能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同时,温水坐浴也有很好的效果,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此外,患者要严格遵循预防痔疮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排便习惯,避免病情加重。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痔疮患者,如痔核反复脱出且不能回纳、便血严重导致贫血、出现嵌顿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内痔套扎术(R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等。传统手术效果确切,但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PPH、RPH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总之,痔疮虽常见,但绝非“小毛病”。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生活细节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才能远离痔疮困扰,守护肛肠健康。

(王兴梅 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肛肠科)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