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慌胸闷别慌张!普通内科医生解析心脏不适的常见原因与应对

2025-05-13 19: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心慌、胸闷是较为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许多人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会感到紧张和担忧,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疾病。事实上,心慌、胸闷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既涉及心脏本身的问题,也可能与其他系统疾病或生活因素相关。了解这些原因,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心脏不适时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一、认识心慌与胸闷:症状背后的身体信号

心慌,医学上称为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患者可感觉到心跳加快、心脏跳动有力,或者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胸闷则表现为胸部的压迫感、憋闷感,仿佛有重物压在胸口,严重时可能伴有呼吸不畅。这两种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精密调控,维持着稳定的节律和频率。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时,就会引发心慌、胸闷。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示我们身体内部出现了异常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二、心慌胸闷的常见原因

(一)心脏疾病

1. 心律失常:这是导致心慌、胸闷的常见心脏原因之一。心律失常包括心跳过快(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过慢(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跳节律不齐(如早搏、心房颤动)。例如,当发生早搏时,心脏会提前收缩,随后出现较长的代偿间歇,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心脏“咯噔”一下,之后又有力地跳动;而心房颤动则表现为心脏跳动绝对不规律,患者常有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

2.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疾病。当心肌缺血时,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同时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尤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脏需氧量增加,症状会更加明显。

3.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会导致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即使休息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心慌、乏力、下肢水肿等表现。

(二)呼吸系统疾病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由于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同时因缺氧刺激心脏,可能引发心慌。COPD患者常在秋冬季节或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

2. 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接触过敏原、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诱因后,气道会发生痉挛,导致通气受阻。患者会突然出现发作性的胸闷、喘息、咳嗽,同时可能伴有心慌,严重发作时可危及生命。

3. 气胸:由于肺部组织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会导致胸闷、胸痛,同时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引发心慌。气胸多发生于身材瘦高的年轻人,或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用力咳嗽后突然发病。

(三)其他系统疾病及因素

1.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脏跳动加快、收缩力增强,导致心慌、胸闷,患者还可能伴有多汗、手抖、消瘦等症状。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引起心慌、乏力、胸闷等表现。

2. 神经官能症:这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自觉心慌、胸闷、胸痛,但经过详细的心脏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类症状的发生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可能还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等症状。

3.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导致心慌、胸闷。此外,饮用大量浓茶、咖啡,或吸烟、饮酒过量,其中的咖啡因、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心脏,引起心跳加快,产生心慌感。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也可能因缺氧出现胸闷、心慌。

三、心慌胸闷的科学应对方法

(一)及时就医检查

当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症状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频率、持续时长、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接着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心脏和肺部,听诊心率、心律、心音以及呼吸音是否正常。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心电图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能快速捕捉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脏电活动,对于发作不频繁的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更高;心脏超声检查能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等;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情况,排查肺部疾病;对于怀疑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还需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二)针对病因治疗

1. 心脏疾病治疗:如果是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较轻的心律失常,可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等进行缓解;对于病情较重的,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甚至进行射频消融术、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以改善心肌供血。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缓解气道阻塞,改善肺功能;哮喘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发作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迅速缓解症状,同时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气道炎症;气胸患者根据气胸的严重程度,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吸氧)、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方法。

3. 其他疾病及因素处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来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神经官能症患者则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配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对于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导致的心慌、胸闷,应及时调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日常预防与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慌、胸闷的重要措施。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代谢;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加以干预,对于维护心脏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慌、胸闷虽然是令人担忧的症状,但只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科学应对,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就能有效减少这些不适的发生,守护心脏健康。

(张新奎 召陵区人民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