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经常头晕目眩?普通内科医生带你探寻眩晕背后的健康真相

2024-06-25 16:3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晕目眩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轻则感觉头部昏沉、身体不稳,重则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至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这种不适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普通内科医生将从专业角度,为你剖析眩晕背后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及应对策略。

一、认识眩晕:症状的分类与特点

眩晕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主要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错觉,如旋转、摇晃、倾斜等。在医学上,眩晕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两大类。

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常见症状为突发的强烈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耳石症患者会在头部位置改变时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梅尼埃病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同时伴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前庭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病变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眩晕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头痛、视力障碍、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通常与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或精神因素相关。这类眩晕一般不伴有旋转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如低血压患者在突然起身时会因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也常感到头晕目眩。

二、眩晕背后的常见病因

(一)耳部疾病

1. 耳石症:耳石是内耳椭圆囊斑上的微小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固定在囊斑上。当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头部运动时,耳石会随内淋巴液流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感受器,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引发强烈的眩晕。这种眩晕具有位置性特点,即头部处于特定位置时才会发作,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 。

2. 梅尼埃病: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病理改变是膜迷路积水。内耳内淋巴液循环失调,导致内淋巴液增多、压力升高,刺激前庭和耳蜗,引起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及耳闷胀感。病情可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增加,听力损害可能逐渐加重。

3. 前庭神经炎:多因病毒感染引起,炎症侵犯前庭神经,导致前庭功能受损。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不伴有听力下降。

(二)脑血管疾病

1.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又称椎 - 基底动脉系统,负责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部位的血液。当椎 - 基底动脉发生狭窄、痉挛或栓塞时,相应脑组织供血不足,会出现眩晕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复视、构音障碍、肢体无力等表现。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2. 小脑出血或梗死:小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当小脑发生出血或梗死时,会破坏正常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平衡功能失调,引发眩晕。患者除眩晕外,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眼球震颤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三)全身性疾病

1. 低血压: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患者在从卧位、坐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出现短暂的眩晕,严重时可能晕倒。此外,体质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如大出血、严重脱水等引起)也可能导致眩晕。

2. 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从而出现头晕、耳鸣、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3. 低血糖: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一般低于2.8mmol/L)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未按时进食,或长期饥饿、过度消耗的人群。

(四)其他因素

1. 颈椎病:颈椎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这类眩晕常与颈部活动有关,颈部转动时症状可能加重,还可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表现。

2.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这种头晕通常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影响血压、神经系统功能,引发眩晕。例如,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压过低,或镇静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都可能出现头晕症状。

三、科学应对眩晕的方法

(一)及时就医诊断

频繁出现头晕目眩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眩晕的发作形式(如是否为旋转性、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如头部位置改变、情绪波动、运动等)、伴随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肢体麻木等),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随后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耳部。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评估眼球运动、肢体肌力、感觉、反射等;心血管检查主要测量血压、心率,听诊心脏和血管杂音;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耳部病变。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帮助排查脑部病变;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用于诊断颈椎病;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液检查,有助于发现全身性疾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检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导致的眩晕。

(二)针对病因治疗

1. 耳部疾病治疗:耳石症主要采用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手法或机器设备,将脱落的耳石复位到原来的位置,配合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头晕症状。梅尼埃病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减少内淋巴液生成;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缓解急性期眩晕;应用脱水剂减轻膜迷路积水;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前庭神经炎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促进前庭功能恢复。

2. 脑血管疾病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小脑出血或梗死患者需根据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或手术治疗(如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3. 全身性疾病治疗:低血压患者可通过增加盐和水分摄入、适当运动、穿弹力袜等方法提升血压;贫血患者需要明确贫血原因,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低血糖患者应立即补充糖分,如口服糖水、糖果等,严重时需静脉输注葡萄糖。

4. 其他病因治疗:颈椎病患者可通过颈部牵引、物理治疗、按摩、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需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因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眩晕,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三)日常预防与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眩晕发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可选择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剧烈晃动。对于耳石症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梅尼埃病患者要避免情绪波动和噪音刺激;颈椎病患者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此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也是预防眩晕的重要措施。

眩晕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和多种影响因素。当出现头晕目眩症状时,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和预防。通过积极应对,大多数眩晕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重拾健康生活。

(张新奎 召陵区人民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