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里,中药材是治病救人的关键。但随着市场需求增长,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买到假药,不仅浪费钱财,还可能延误病情。今天,就跟着药师学习几招实用的辨别方法。
看外观
形状
每种中药材都有独特的形状。比如人参,真品人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芦头细长,多弯曲,芦碗密集;而假人参(商陆根冒充)多为圆锥形,芦头短粗,没有芦碗或芦碗稀少。再如天麻,真品天麻呈长椭圆形,略扁,有点像“鹦哥嘴”,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伪品天麻形状多样,有的细长,有的短粗,且“鹦哥嘴”和圆脐形疤痕不明显或没有。
颜色
中药材颜色也是重要辨别点。正品金银花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假金银花可能颜色过于鲜艳或暗沉,有的甚至用硫磺熏制,颜色发白且不自然。又如枸杞子,真品枸杞子颜色为暗红色或橙红色,色泽均匀;染色的假枸杞子颜色过于艳丽,且可能出现掉色现象,用手搓一搓,手上会沾上颜色。
质地
质地同样能帮助我们辨别真假。正品黄芪质地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而伪品黄芪质地疏松,易折断,断面无粉性,纤维性也不强。再看茯苓,真品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质地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假茯苓可能质地发软,断面没有颗粒感,颜色也不均匀。
闻气味
天然香气
许多中药材有独特天然香气。正品檀香,气味芳香浓郁,香气纯正且持久;假檀香可能香气淡薄,甚至有刺鼻异味,这是因为它可能是用其他木材浸泡香料制成。又如正品当归,有浓郁而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是当归所含多种挥发油成分散发出来的;假当归气味淡,或者有其他不自然的气味。
异味辨别
一些假中药材为了掩盖本身气味或模仿真品气味,会添加化学物质,产生异味。用硫磺熏制的中药材,除了有刺鼻的酸味,还会掩盖中药材本身的气味。比如熏制过的山药,原本淡淡的清香被硫磺味掩盖,闻起来很不舒服。
尝味道
正品味道
不同中药材味道各异。正品黄连,味极苦,入口瞬间苦味弥漫整个口腔,且苦味持久;而伪品黄连苦味不纯正,可能夹杂其他味道。再如甘草,真品甘草味甜而特殊,有明显的甘甜味;假甘草味道淡,甚至有酸涩味。
谨防异味
假中药材味道往往怪异。有些用化学物质处理过的假药材,尝起来有金属味、辣味等不正常味道。比如用硫酸镁浸泡过的假药,尝起来会有咸苦味和金属味。
水试法
观察沉浮
有些中药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能辅助辨别真假。正品胖大海,放入热水中,迅速膨胀至原体积的数倍,呈海绵状,浮于水面;假胖大海膨胀速度慢,膨胀程度小,甚至沉入水底。
看颜色变化
水试时,中药材的颜色变化也有辨别价值。正品苏木,投入热水中,水被染成鲜艳的桃红色,且颜色清澈;假苏木可能使水染色不均匀,或颜色发暗、浑浊。
火试法
观察火焰和烟雾
部分中药材通过火试可辨别真假。正品麝香,取少许用火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烧后灰烬呈白色或灰白色;假麝香燃烧时火焰有异常,可能冒黑烟,有刺鼻气味,灰烬呈黑色或其他颜色。
听声音
有些中药材火试时会发出独特声音。正品海金沙,取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伪品海金沙则无此现象。
借助专业工具
放大镜
用放大镜观察中药材细节,能发现更多辨别特征。如观察冬虫夏草,用放大镜可看到正品冬虫夏草虫体表面有环纹,每3环为一组,头部红棕色,有8对足,中部4对足明显;假冬虫夏草环纹不自然,足的特征也不明显。
显微镜
显微镜能观察到中药材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准确辨别真伪。专业人员常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粉末特征,如正品人参粉末中可见树脂道碎片、草酸钙簇晶等;而伪品人参粉末特征与正品有明显差异。
辨别真假中药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观察、多闻、多尝、多试验。在购买中药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如大型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保留好购买凭证。如果对药材真假存疑,可咨询专业药师或相关检测机构。掌握这些辨别方法,能让我们在选购中药材时多一份保障,让中药材更好地发挥治病养生功效,守护健康。
(孔会晓 郏县中医院 中药库 主管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