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道息肉沉默的杀手,还是可防可控的‘小麻烦’?

2025-04-13 15: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肠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肠道息肉,这个看似不起眼却暗藏玄机的存在,常常引发人们的诸多疑问:它究竟是隐匿于肠道内、随时可能兴风作浪的“沉默杀手”,还是通过科学手段能够有效管控的寻常“小麻烦”?

肠道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犹如肠道内壁凭空冒出的“肉疙瘩”。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遗传因素如同与生俱来的“隐形脚本”,若家族中多人遭受肠道息肉或肠癌的侵袭,那么个体携带相关基因突变的概率便会大增,肠道息肉也就更容易乘虚而入。生活方式同样是关键诱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恰似为肠道息肉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吸烟时摄入的有害物质、酗酒对肠道黏膜造成的反复刺激,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息肉诞生的风险;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压状态,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肠道功能也随之受影响,进一步助推了肠道息肉的滋生。

从危害程度来看,肠道息肉堪称“沉默的杀手”。多数肠道息肉在初始阶段悄无声息,不会引起任何明显不适,患者往往在毫无察觉间与之共存,直至息肉逐渐长大或发生恶变。当出现便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时部分息肉已走上癌变的不归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而且,即便未恶变,较大的息肉也可能导致肠梗阻,影响肠道正常蠕动与消化功能,就像一个隐藏在交通要道上的“路障”,阻碍食物顺利通行,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问题。

然而,将肠道息肉单纯视作可怕至极的“杀手”,未免过于片面。实际上,只要我们握紧医学检查与健康生活方式这两把“利剑”,它便能被降格为可防可控的“小麻烦”。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无疑是揪出肠道息肉的“侦查利器”。尤其对于年龄超过 40 岁、有肠道息肉家族史、长期受慢性肠炎困扰以及经常食用高热量低纤维食品的人群,更应将肠镜纳入年度健康体检清单。肠镜能够清晰洞察肠道内的细微病变,哪怕芝麻大小的息肉也难逃其“法眼”,一旦发现,即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等手段迅速切除,将息肉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也能构筑起抵御肠道息肉的坚固防线。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它们就像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降低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对肠道黏膜的持续伤害;规律作息,让身体在充足的睡眠中修复受损细胞、恢复肠道正常节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加速新陈代谢,助力肠道排毒。

肠道息肉并非不可战胜的“洪水猛兽”。它既是潜藏风险的“沉默杀手”,在疏于防范时可能给健康带来沉重打击;又是可通过积极预防、早期筛查和科学干预有效管控的“小麻烦”。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重视肠道健康,以科学的检测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出击,如此方能在这场与肠道息肉的较量中稳操胜券,守护好身体的“营养要塞”。

(马瑞 鹤壁市按摩医院 肛肠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