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如何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

2025-07-09 09:2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河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尤其是绝经后,55-60岁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占到50-70%。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子宫内膜癌是继宫颈癌和卵巢癌后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安全。且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增加,其发病率不断升高。所以,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预防非常重要,以降低患病风险,确保健康安全。

1. 正确认识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性的恶性肿瘤。按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两型:雌激素依赖型(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I型多数为子宫内膜样癌,少数为黏液腺癌,II型包括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表现为出血(不规则的少量、中等量阴道出血,围经期女性易被误认为月经不调,绝经后女性出现间断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出现烂肉样组织)、阴道排液(早期为白色稀薄分泌物或血性白带,伴有感染及癌坏死后出现脓性分泌物、组织样物,并有异味)、疼痛(绝经女性宫颈管狭窄使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引起感染产生宫腔积脓,出现下腹疼痛和发热,晚期癌组织浸润子宫全层、压迫盆壁神经组织及侵犯子宫周围结缔组织、膀胱、肠管引起持续性严重疼痛,并伴有腰骶部痛和下肢发射疼痛)、腹部包块(早期触及无包块,一旦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及晚期的宫腔积脓即会触及包块,有触痛感)。当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与遗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内源性、外源性雌激素等因素有关,若要做好子宫内膜癌的预防,需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2. 子宫内膜癌的有效预防

2.1化学预防

该方法是预防癌症的新途径,具体是指利用无毒性或小毒性的化学物质阻断、逆转癌变过程,以抑制致癌活性、抗氧化、抗增殖活性,起到防癌目的。众多临床癌症研究表明,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生物标记物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变化明显,包括HER-2/neu、c-myc、K-ras、p53等,故对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是可行的。

(1)使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结合的焦磷酸盐的合成物,是抗代谢性骨病药物。近年来有对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双磷酸盐类药物有间接和直接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其侵入正常组织。有对女性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用药患病对比研究显示,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未使用此类药物的一半。提示双膦酸盐类药物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癌罹患风险。双膦酸盐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骨转移进展阶段发挥抗肿瘤作用,不仅能诱导细胞凋亡,还可抑制肿瘤细胞黏附、侵袭,抑制血管生成,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发挥积极地抗肿瘤作用。且能通过甲羟戊酸激活γδT 淋巴细胞,诱发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2)口服避孕药。有研究指出,服用一段时间的复合避孕药后,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最大降低52%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的发达国家中,有20万例人次因服用避孕药而得到有效预防。研究还指出,即便停止服用口服药,癌症预防效果仍可维持10-15年。贝拉尔教授明确指出,若20多岁开始服用避孕药,其效果可持续到50多岁,可有效避开高发年龄段。更有精确的研究指出,每口服5年避孕药,即可降低25%的罹患风险。即若口服避孕药10年,能降低75岁前的患癌风险,以起到有效保障女性健康的目的。

2.2饮食预防

有研究发现,饮食营养因素可促使30%的癌症。说明饮食是癌症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预防癌症。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植物雌激素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纤维可影响雌激素的代谢、循环、排泄,激活免疫系统、参与核苷酸合成和DNA甲基化、抗氧化及调节解毒酶、甾体激素代谢,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预防子宫内膜癌可在日常饮食上进行控制,坚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质蛋白的饮食。可多食用蔬菜水果,以摄取大量、多种维生素,预防肿瘤。如:(1)大蒜。因大蒜含有丰富的大蒜素及微量元素硒,被称为“青霉素”,有防止癌症恶化的作用。且经常食用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2)西红柿。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及番茄红素,能清除自由基,发挥抑癌、抗癌作用。尤其有利于胃癌、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患者。(3)花椰菜和甘蓝。英国相关研究显示,花椰菜和甘蓝中的二吲哚甲烷,有利于预防子宫癌。(4)胡萝卜。大量的胡萝卜素可发挥抗氧化剂作用,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且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换为维生素A,起到抑制细胞癌变作用。

2.3其他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引起身体不适。对围经期月经紊乱严重及绝经期出血现象引起重视,做好B超或子宫内膜的检查,注意子宫内膜癌可能。若家族中有子宫内膜癌病史,应加大身体检查次数,以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改善。此外,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避免高血压、糖尿病促发子宫内膜癌。

3.结论

总之,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因素较多,可通过化学和饮食预防,同时做好自我监测、定期检查,以尽量降低罹患风险,保障健康!

(刘明博 河南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