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2023-06-17 09: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患者身体的异常症状常是病情变化的信号,及时就医可避免严重后果。当 “三多一少” 症状加重,需高度警惕。原本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多饮、多食、多尿较平稳,但若突然饮水量大增仍口干,饭量增加却易饿,夜间起夜次数从 1-2 次增至 4-5 次,且一周内体重下降 3-5 公斤,可能是血糖严重失控。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全身器官,短期急剧升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不及时干预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进展快,严重时可昏迷危及生命。​

感染相关症状不能忽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皮肤易出问题,脚上小伤口可能两天内就红肿、流脓,周围皮肤发烫,还伴 38.5℃以上发热,这是感染加重的表现。口腔突然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脸颊肿胀致张口困难,服常用消炎药无效,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泌尿系统感染也常见,若尿频尿急,排尿刺痛,尿液浑浊带血,伴腰背部酸痛和发热,需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引发肾盂肾炎等更严重感染。​

视力突然变化要关注。原本戴合适度数眼镜能看清,却几天内看小字模糊、看远处重影,眼角常有分泌物,可能是高血糖致眼内房水渗透压改变,引起晶状体屈光度变化。不及时处理,长期高血糖会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眼底出血、渗出,发展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可能失明。此外,视野缺损,如看东西某方向有黑影遮挡,或眼前闪过小黑点像飞蚊,也可能是眼底病变加重,需尽快到眼科和内分泌科就诊。​

心血管不适症状不容忽视。日常活动时突然胸口发闷、压榨样疼痛,休息几分钟缓解,可能是心绞痛,提示冠状动脉因血糖长期异常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加重。若疼痛持续超 20 分钟,伴出冷汗、呼吸困难、恶心,极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此时每分每秒都关键,延误就医会大增猝死风险。有些患者不明原因头晕、心慌、四肢无力,血压明显升降,可能是自主神经病变影响心血管调节功能,体位变化时如突然站起,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足部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要重视的。脚底板常麻木、刺痛,像有针在扎,或走路像踩棉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若同时脚色变苍白、发紫,脚趾甲变厚、变形,趾间皮肤发白、糜烂,说明可能合并血管病变和感染。更严重的是,脚部出现溃疡,即使面积小、深度浅,但长期不愈,周围皮肤发黑、有恶臭,可能是糖尿病足早期表现,不及时专业处理,感染会向深部蔓延,甚至需截肢保命。​

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也需警惕。突然顽固性腹泻,每天排便 5-6 次,多为稀水样便,常在夜间发作,服止泻药无效,伴饭后腹胀、恶心、易饱,可能是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有些患者明显便秘,三四天甚至一周排便一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如羊粪,也与神经病变影响肠道蠕动有关。此外,不明原因心率异常,如安静时心率超 100 次 / 分钟,或活动后心率无明显增加,可能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出现低血糖相关症状且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如经常空腹或饭后 3-4 小时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饥饿感强烈,吃东西后缓解,但一周内发生 3 次以上,或出现无意识低血糖,即无明显前驱症状突然晕倒,可能是降糖药物剂量不合适,或饮食、运动安排不合理。严重低血糖会损伤大脑功能,反复发作者影响记忆力、反应能力,甚至昏迷,尤其是老年患者,低血糖危害有时比高血糖更严重。​

总之,糖尿病患者任何异常症状都不应忽视,这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和治疗调整,能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患者日常也应做好血糖监测,定期筛查并发症,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维护健康。

(杨东林 林州市东岗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