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慢性炎症,胃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而饮食作为直接接触胃黏膜的因素,对病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避开那些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的食物,是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的关键。
首先要避开的是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以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芥末等为代表。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原本就脆弱的胃黏膜在受到这种刺激后,受损程度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引发胃痛、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花椒、生姜、大蒜等食物的刺激性虽然相对辣椒稍弱,但长期或大量食用,同样会对胃黏膜产生持续的刺激,干扰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酸分泌紊乱,不利于慢性胃炎的恢复。
高酸性食物也需要慢性胃炎患者格外警惕,像柑橘类水果(如橘子、橙子、柠檬)、番茄、醋等都属于这一类。柑橘类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酸,番茄中则含有番茄红素和果酸,醋本身就是酸性较强的调味品,这些食物进入胃部后,会使胃内的酸度升高。正常情况下,胃内的胃酸有一定的范围,能够帮助消化食物,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对胃酸的耐受力已经下降,过多的胃酸会侵蚀受损的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糜烂和溃疡风险,同时还会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让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
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食物是慢性胃炎患者饮食中的 “隐形杀手”,例如炸鸡、薯条、油条、肥肉、动物内脏等。这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极高,而脂肪在胃内的消化速度很慢,会使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增加胃的负担。同时,高脂肪食物还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这种激素会使胃排空延迟,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另外,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胃黏膜有害的物质,而且通常比较坚硬,在通过胃部时可能会机械性地损伤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也会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造成伤害。过冷的食物,如冰饮、冰淇淋、冰镇水果等,进入胃部后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让胃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而过热的食物,如热汤、热茶、刚出锅的饭菜等,温度往往超过了胃黏膜所能承受的范围(一般认为适宜的食物温度在 37℃左右),高温会直接烫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反复的烫伤还可能导致胃黏膜出现增生性病变,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腌制和熏制食品同样不适合慢性胃炎患者食用,常见的有咸菜、腌肉、腊肉、熏鱼等。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盐,导致其含盐量超标。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使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同时还会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内亚硝酸盐的形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在胃内特定的环境下可能会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腌制和熏制食品,不仅会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也需要慢性胃炎患者远离。咖啡、浓茶、可乐等饮品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使胃内胃酸浓度升高,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咖啡因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酒精对胃黏膜的伤害更为直接,它会直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使胃黏膜暴露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之下,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长期饮酒还会降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使慢性胃炎经久不愈,病情反复。
总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需要细心呵护,在饮食上要严格避开上述这些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南瓜、山药、瘦肉、鱼类等,同时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才能更好地保护胃黏膜,促进慢性胃炎的康复。
(杨东林 林州市东岗镇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