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晚上睡觉爱出汗,中医称为“盗汗”,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023-04-23 17: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孩子晚上睡觉爱出汗,在中医里被称为 “盗汗”,通常指的是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表现。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盗汗时会格外担心,其实这种情况在儿童群体中并不少见,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既有生理层面的正常现象,也可能与身体状态、饮食调理等有关。​

从中医理论来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 “稚阴稚阳”,也就是说孩子的阴阳之气都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状态,阳气相对旺盛,阴气则显得不足。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而阴气能制约阳气、滋润身体。当孩子入睡后,阳气会进入体内,若阴气不足以收敛阳气,阳气就容易迫津外泄,从而导致出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健康的孩子在刚入睡的一两个小时内会有轻微出汗的情况,尤其是头部和背部,这多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睡眠加深,出汗会逐渐减少,家长无需过度紧张。​

不过,如果孩子盗汗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整夜都出汗,甚至把衣服、被褥湿透,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 “阴虚内热”。孩子如果平时体质较弱,或者大病初愈,体内阴液耗伤,就容易出现阴虚的情况。阴虚则生内热,热邪会扰动阴液,使得汗液在夜间不受控制地排出。这类孩子除了盗汗,还可能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便秘、小便黄少等症状,舌质往往偏红,舌苔较少。​

脾胃功能失调也是导致孩子盗汗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 “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如果孩子平时饮食不规律,比如过食辛辣、油腻、甘甜的食物,或者进食过多,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形成 “食积”。食积久了会化热,热邪熏蒸津液,也会引起盗汗。这类孩子通常还会有食欲不振、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等表现,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手足心热、睡眠不安稳、翻来覆去等情况。​

另外,孩子体质虚弱,正气不足,也可能引发盗汗。比如有些孩子经常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肺气虚弱。肺主皮毛,肺气不足则皮毛开合失常,汗液无法正常固摄,入睡后就容易出汗。这类孩子往往精神状态较差,容易疲倦,面色偏白,平时也比较怕冷,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不仅是夜间盗汗,白天也可能有自汗的情况。​

除了中医所说的这些原因,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类似盗汗的表现。比如睡眠环境温度过高、被褥过厚,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自然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这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并非真正的病理盗汗。还有些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体内阳气被充分调动,入睡后阳气尚未完全平复,也会导致出汗增多。​

饮食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孩子睡前吃了过多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蛋糕等,食物在体内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促使身体出汗。此外,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也可能扰动体内阴阳平衡,诱发盗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孩子的盗汗并非严重问题,但如果同时伴有一些异常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比如盗汗的同时,孩子出现明显的消瘦、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午后低热、咳嗽不止等情况,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如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此时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孩子的盗汗,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首先要注意保持适宜的睡眠环境,温度不宜过高,被褥厚度要适中,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让孩子过食辛辣、油腻、甘甜的食物,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尽量不要进食。如果孩子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山药等;若是脾胃失调引起的盗汗,则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消食的食物,如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同时,要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家长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医护理方法,比如用温水给孩子泡脚,或者按揉一些相关的穴位,如涌泉穴、足三里穴等,有助于调节孩子的身体状态。​

总之,孩子盗汗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具体情况,区分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如果只是轻微的、偶尔的盗汗,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无需担心;但如果盗汗情况严重或伴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和治疗,让孩子能健康舒适地成长。

(李敏 林州市东岗卫生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